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汽车牵手(零跑汽车牵手Stellantis,中外车企合作能否成为新趋势)

时间:2024-03-09 浏览量:

业内传闻许久的Stellantis集团和零跑汽车的合作终于官宣落地。

零跑汽车10月26日宣布,Stellantis集团计划投资约15亿欧元以获取约20%的股权;同时,Stellantis集团和零跑汽车将以51:49的比例成立一家名为“零跑国际”的合资公司,除大中华地区以外,该合资公司独家拥有向全球其它所有市场开展出口和销售业务,以及独家拥有在当地制造零跑汽车产品的权利。

这是继大众汽车收购小鹏汽车股权后,国内另一家造车新势力企业获得跨国车企战略投资。双方签手意欲何为?从小鹏汽车到零跑汽车,中国造车新势力企业逐步被看到,中外车企合作渐成趋势?

Stellantis集团将成零跑汽车第二大股东,通过合作迈向全球化

根据零跑汽车及其股东大华股份发布的公告,Stellantis拿到的20%股权,除认购增发的1.94亿H股新股外(认购价为每股认购股份43.8港元),另外部分来自于零跑汽车的股东大华股份,后者将其所持有的7.88%零跑股份拟以34.92亿港元的价格转让给Stellantis集团。交易完成后,大华股份将不再持有零跑汽车股份,Stellantis集团将持有零跑汽车14.53%股权,持股比例仅次于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夫妇及其他个人组成的单一最大股东集团。

在谈及为何与Stellantis集团合作时,零跑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江明表示,“一是两家的文化非常契合,都是比较节俭,讲究效率、简单、高效,专注产品技术。另一方面是互补,目前零跑大部分的销售都在国内,要拓展全球市场,需要有一位好的合作伙伴。”

朱江明认为,汽车产业与传统产业不同,以合作的模式出海,才能将中国好的技术、好的产品带到全球,中国的汽车才能做到全球化。他表示,零跑汽车将利用Stellantis集团的合作更多是利用了其“多品牌”的经营理念和渠道资源,可以快速地抢占市场;对于Stellantis来说则可以做到更大的规模化,在原有14个品牌基础上,在中国以外的区域再加入零跑品牌,取得服务、金融、销售网络各方面的更大规模化的优势。

“Stellantis集团也需要对中国市场有一定的曝光率,我们在中国市场目前不算太成功,所以我们非常偏向于依赖一家中国的成功公司。”在谈及为何选择与零跑汽车合作时,Stellantis CEO唐唯实表示,此前集团曾对中国市场做了大量调研工作,最终与零跑汽车达成共识。

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新能源汽车分会秘书长章弘看来,上述合作对双方来说都是互利双赢的选择。目前零跑汽车尚未到达盈利阶段,现金流捉襟见肘,因此Stellantis集团的股权合作对其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极大地缓解了零跑汽车资金链紧迫的困难。对于Stellantis集团来说,与零跑汽车的“联姻”同样是一次重回中国市场的宝贵机遇。

“迄今为止,斯特兰提斯的在华业务几近退坡,长安PSA、广汽菲克的退网,神龙汽车的不振,导致Stellantis集团在华渗透率大幅下滑,因此Stellantis集团调整了在华策略,由自办实体转为轻资产模式。”章弘指出,虽然零跑汽车的资金链遭遇暂时性困难,但毕竟是中国市场上活跃度较高的品牌,通过合作Stellantis集团可以直接进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无疑是低本高利的选择。

“双方成立合资公司是比较有战略的合作模式。”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对零跑汽车等较为年轻的企业而言,仅靠自身力量在国际市场“单打独斗”是非常困难的,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精力积累经验。借用国际车企资源,零跑汽车可缩短其国际化进程。“风险共担,资源共享与协同,从而实现利益共享。”

钟师表示,双方的合作表明零跑汽车技术得到跨国车企和行业的认可;同时,Stellantis集团抱着务实的态度与中国车企的合作,可补齐其在中国市场的短板。“对跨国车企而言,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时间、成本和效率等均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与中国车企合作,可实现‘短平快’的效果。”

朱江明透露,投资资金注入后,将在智能驾驶、未来潜在的技术研发上会投入更多的资源,同时我们在国内的网络拓展、全球化市场拓展上也会投入更多的资源。零跑汽车表示,预计“零跑国际”合资公司将于2024年下半年开始对外出口业务。

中外车企合作趋势?分析警惕外资轻资产运营模式

Stellantis集团和零跑汽车的合作是继大众汽车收购小鹏汽车股权后,国内另一家造车新势力企业获得跨国车企战略投资。

大众汽车牵手小鹏,以期在其全球大单一市场中国更进一步,此次Stellantis集团与零跑汽车的合作,Stellantis集团将借助零跑汽车的电动车生态系统来帮助实现“Dare Forward 2030”战略规划中的电气化目标,零跑汽车则更意在国际市场。

国际车企和中国车企合作是否将会成为未来趋势,中国车企技术是否会被更多应用?

钟师在接受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指出,原本跨国车企按其禁燃表在推进相关策略,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打乱了其原有节奏,开始关注中国车企的节奏;跨国车企与中国车企的合作更意在中国市场,保持住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而不是寻求在欧洲本土市场或全球市场间的合作。

“尤其是在智能化、网联化技术上,因涉及到大数据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问题,国际车企更为谨慎,使用中国产品或技术赋能其产品的可能性更小。”钟师表示。

“中国汽车市场目前是全球最大市场,这是任何一家国际车企都不会放弃的领地。在智能化网联化的赋能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也走在世界汽车产业的前列。传统外资车企,尽管拥有百年创业历史,创新迭代的研发能力和数以千万计的忠实粉丝,但是面对市场的风向与动态,他们依旧会采取取长补短、实事求是的态度,以求发展和进取。”章弘指出,可以乐观地看到,中国车企有机会向国际市场输出新能源汽车技术。“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客观、理性地思考,外资品牌车企是在如何选择他们的合作伙伴,为什么会选择这些合作伙伴,以及注重轻资产运营模式的趋势。”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冰 编辑 陈莉 校对 柳宝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