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凤翔开汽车锁(凤翔183名干部甘当“守门人”,铸就社区疫情防控“金刚罩”)

时间:2024-03-24 浏览量:

正月初六,早晨九点整,我们走出位于县城秦凤路的城关镇政府院子。六天前还熙熙攘攘的街道冷冷清清,只有挂在枝头的灯笼串联起一条街的红火,无声的宣示着年的气息。

会议刚刚结束,走在人行道上的“战友”们戴着口罩,面色凝重的朝着各自即将报到的社区居委会方向前行。

大街上除了匆匆的脚步声,偶尔有几句无关紧要的话语,更多时候都是沉默。

就在刚才,会议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话语安排了一项紧急工作,从全县各部门抽调的183名干部组成工作组,奔赴城区内的五个社区居委会,完成居民流动情况排查任务。

早在前两天,城关镇抗击疫情指挥部就组织人员,对城区范围内的小区、租住户逐个进行电话摸排,排查辖区武汉、湖北(除武汉)返凤、途径武汉、湖北(除武汉)返凤人员及其密切接触者。这是一项难以想象的庞大工程,不能保证原有的联系电话正常,排查成功率不到60%!谁也无法预料剩下40%住户有无特殊情况,这个时候,最原始、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只有上门排查!

近二百人的匆匆移动在秦凤路引起了一阵细碎的喧嚣,仅仅几分钟之后,人群朝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散开,街道重又恢复寂静。

同事们默默无语,气氛在紧张和忐忑之间回转。有人提议,往东关社区不用走大路,从巷子里面穿过去,可以节省不少时间!话音刚落,就有人质疑,你不看看,巷子口站了几个人?咱们没有配发工作证,进得去不?

所有人停下脚步,视线转向右侧的巷子,一间临时帐篷搭设在路中央,几名身着反光服的工作人员一字排开,将本就不宽的路面全部“隔断”, 想要过去,没有工作证件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两天前,县城陆续确诊两例感染患者,这让整个县城陷入紧张气氛之中。谁也不知道,常住人口十余万的县城,到底还有多少从疫区返回的人员?谁有可能携带让人闻之色变的病毒?电话排查之后,答案尚未明确的40%住户是我们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敲开每一扇门,询问每一个家庭,排查每一个返乡人员……每个人的心里沉甸甸的。这个时候,除过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之外,我们这些即将面对千家万户的183名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者也称得上抗疫战线的“隐形战士”。

前往社区报到的路上,我的耳畔不时回响起会议上的话,“我们的工作很辛苦,也有风险,再次忠告大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保护好自己!”

社区居委会的工作量远远要比想象中大得多!

村委会所管辖的人口基本是固定住户,村干部对各家各户人员构成很熟悉,而城镇社区工作的核心和难点就是流动人口的管理,尤其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摸清每个小区、自住户的人员流动情况是工作关键,理清外来人员情况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首要任务。

按照东关社区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组的安排,教体局6名同志(仵向阳、王伟、马涛、肖元、李宁禄和辛克)、统战部2名同志(张红强和谢峰涛)、城关镇政府干部魏红强和东关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张青云等10名同志被分配在第四组,魏红强担任组长,张青云负责工作联络。10个人的团队正式成立,我们要完成摸排前期电话联系未果的住户家庭成员流动情况任务。

这是团队第一次部署工作,地点就在二马路东段的经典庄园小区门口的广场上。下午2点钟左右,阳光正好,这座在县城建成较早的大型小区内鸦雀无声。就在前一天,小区有住户被摸排出与确诊患者有接触史,按照疫情防控工作制度,已经送往定点病区隔离观察。病患接触者就出现在身边,谁都不敢掉以轻心,只是,小区外突然来了10个人的队伍,并且在楼下临时召开工作安排会,这倒引起了一阵“躁动”,临街的窗户陆续打开,不时有人探出脑袋张望。希望,我们的到来,能让内心惶恐的居民安稳下来!

经典庄园14栋楼、常住630户,保守估计有1600多人口。对照电话摸排清单,两个人一组,每组负责3栋楼的排查。我与王伟搭档,一人负责询问,一人负责登记。当我们走进各自负责的楼栋时,小区重又恢复平静。

“笃笃笃……笃笃笃……”

“是谁?”

“您好,我们是东关社区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今天逐户排查人员流动情况,请您配合我们完成问卷调查。您不用开门,站在里面回答就行。您家里有人在近期去过湖北吗?……您家里有人与从湖北返回的人员接触过吗?……”

……

一道门隔开了两个世界。站在门外的人,急于了解住户家庭成员流动情况;站在门内的人,在疫情蔓延的特殊时期,以特殊的方式支持和配合着我们的工作。

整整一下午的时间,3栋楼没有住户排斥和拒绝我们。平日里不可能连续上下楼这么多次,王伟已经大汗淋漓,而我,浸湿的内衣已经与后背粘合在一起。站在楼下,凌厉的野风迎面袭来,后背从内而外发冷。我们不敢有片刻停留,旋即又跑进楼道避风。“冰火两重天”的感觉不怎么好,特殊时期,千万不能感冒!

宅在家的人们已经度过六天时间,我们的到访让室内的人有些意外、有些惊喜、有些惶恐。各种问题都从门后传来,“听说我们小区发现了两例感染患者,这是真的吗?”

“不要听信谣言,一切都以官方通报为准!你们小区只有两例与确诊患者同行人员,现在已经隔离观察,请不要恐慌!”

“你好,县城哪儿能买到口罩?”

“对不起,口罩暂时没有,安心待在家里,不要出门!”

“同志,能不能督促下小区物业,我发现没有人负责消毒!”

“好的,我们协调小区物业!”

“谢谢你们,疫情这么紧张,你们还要上门排查,你们是党的好干部!”

“不用谢,这是我们的工作职责!”

……

我们看不到门后面的脸庞,但能听见真诚的感谢与支持。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大概只有在特殊时期才能更加真切的感知。

王伟说,他的小腿发酥发软。我说,这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前期摸排完毕,汇总整理完信息,必然要进行第二阶段的精准排查。与其宅在家里,眼巴巴地看着外面的世界,空有一颗热切的想要投身抗疫战线的心,倒不如把眼前的社区防控工作做好。我们敲过的每一扇门,对话过的每一户家庭都是这个城市防控疫情大门上的一道安全锁,只有扎扎实实地付出,才能换取十万个放心。

傍晚时分,排查工作暂时告一段落。我拖着疲惫的双腿,走上5楼的家。妻早已在门口等候,2岁大的女儿听见说话声,笑哈哈地从卧室跑了出来,妻一把抱住,交给11岁的大女儿,让她把妹妹抱进卧室。

妻拿起手持喷雾器,对着我全身上下喷了一遍酒精。进门换鞋的时候,她从抽屉里拿出一只口罩递给我,“明天去的时候,记着戴上这只口罩,防护性更好,你今天戴的是一次性的口罩,不安全!”我愣了一下,接住了还未拆分包装的白色口罩。“年前没有买口罩,就剩这一只了,你留着,万一要出去!”我说。“你别操心我,管好自己就行!这段时间没有啥大事情,我也不会下楼,再说了,家里两个孩子,我出去了谁管?你成天与人打交道,没有口罩怎么办?工作要干,但要保护好自己!”我没有答话,小心翼翼的把口罩装在外套里。妻说得有道理,我必须戴好口罩,这不仅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我的工作对象。

参与东关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县镇干部共49名,分成6个防控小组,承担46个居民小区的疫情联防联控工作。就在我们第四组开展流动人员情况摸排工作的时候,其他五个工作组也在同时进行。

东关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组反馈回来信息,经过两轮连续摸排,共登记信息7080户18833人,其中,湖北省返凤来凤人员31户33人,外省返凤来凤人员480余人。

我们这一组平均年龄在43岁左右,对于“爬楼梯”这项挑战体力的活儿可以对付,身体的耐受力要明显好于年纪偏大的老同志。来自政协的肖逸、张明堂等几位年纪偏大的同志,在连续摸排两轮之后,双腿肿胀,自己弯腰系鞋带都成问题。就是这些人,不抱怨、不松劲,获取到了最真实、最有信度的数据信息。

这几组看似简单的阿拉伯数字鼓舞着每一个人,我们爬过的楼、流过的汗、敲过的门、说过的上千次的话没有付诸东流,掌握的第一手流动人口信息为接下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和发力点。

根据工作需要,我所在的第四组人员重新调整,包抓二马路上的经典庄园、鑫馨家园、凤钛园、经典南苑、工商家属院、凤鸣新村、10号院、8号院和庭院小区。自此开始,10个人的团队暂时分离,前往个人分管的小区驻守,组长魏红强、社区工作人员张青云和我,三个人负责鑫馨家园的疫情联防联控工作。

从前期摸排信息到驻守小区,我们的工作形式和内容朝着更加具体、全面、深入的方向推进。县城小区的物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人员配备上大多趋于老龄化,在应付日常的物业管理工作中尚可过关,当面临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人的力量凸显得尤为重要。第四组包抓的几个小区不同程度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小区物业人力不足,要完成人车出入管控、日常消毒、流动人口排查、居家隔离人员的生活服务等一系列工作,这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难题。

小区物业人手不足怎么办?不等不靠我们上。指导和督促物业工作的职责退居其次,只有我们在第一时间站出来承担工作任务,推动小区疫情联防联控高效率运转,这才是解决问题的简单有效途径。

戴上工作牌,穿上反光背心,站在小区出入口,我们成了名符其实的“守门人”。之前是隔着门与人交流,现在是面对面的接触。按照防护指南要求,我们始终与对方保持在一米左右的安全距离,不能摘下口罩,要求出入人员佩戴口罩,首先要从自己做起。

各类媒体最新的报到宣传让疫情防控深入人心,小区出入人员数量保持低位运行,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随意远离工作岗位,严格执行“一测温、二询问、三登记、四报告、五消毒”的规范流程,同样的动作每天重复上百遍。欣慰的是,我们的工作赢得了愈来愈多的住户的支持和理解,一句“谢谢你”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和鼓励。

连续多日的社区“守门人”工作让我明白了一个浅显简单的道理,共产党员的担当和使命发挥的地方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始终要和人民群众在一起,把“为人民服务”宗旨实实在在摆在首要位置。

小区每天进出百十个人,每个人都戴着口罩,日子久了,即使不说话也大概知道是哪栋楼上的住户。那天早晨9点左右,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颤颤巍巍朝门口走来,上班一个小时了,这是第一位要出门的业主。奇怪的是,这么多天,我没有见到过这位老人出去。从小区里面跑出来一位60岁左右的老太太,她朝着我们喊,“把他拦住,别让他出去!”老太气喘吁吁地跑到门口,一把拽住了急于出门的老人。“你们不知道,这老爷子成天要下楼,我还操心着锁门,今早一不留神,他自己开门下来了。都快80岁了,啥都忘得一干二净,儿子来都不认识,他要是跑出去绝对迷路,我就是一保姆,把人看住是我的责任。”“你放心,我们在这看着,不会让他出去。你把老人领回家,这么冷的天,连口罩都没有戴,别感冒了!”我劝慰老太太。“……不回……出去……接孩子……”老人嘴里嗫嚅着。“你是老党员,要听组织的话,你看看,这些人都是县上派来的党员干部,给咱们守门来了!”老太太一字一顿地给老人说,手指着我胸前的党徽。我们几个都笑了,这个时候,给神志不清的老人说这些有什么作用?老人停下脚步,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我胸前的党徽看了半天,一句话都没说,慢慢转过身,颤颤巍巍地走了。老太太转过头,丢下一句话,“老爷子有40年党龄,谁的话都不听,就听党的话!”时间就像凝固一般,在那一刻,内心的震撼从内而发,传遍全身。所有的辛苦坚守,所有的努力付出都是值得的,就为胸前佩戴的那一枚党徽!

从立春到雨水,春天的脚步愈来愈近,社区疫情联防联控工作也在朝着更加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

2月6日,凤翔县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6号令正式发布。小区严格实行封闭式管理,执行凭证出入制度,每户每天限1人外出购买所需物品。

东关社区居委会第一时间下发“6号令”宣传资料,工作组在包抓小区门口显著位置进行张贴公布。我所在的鑫馨家园物业经理及时印制《出入证》,严格执行“6号令”的相关规定。我们明白,新规定的推行要经过一到两天的“磨合期”,与小区住户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工作难题。年过六旬的门卫师傅会时不时站出来,向业主介绍我们几个,“这是县上派来的干部,负责咱们小区的疫情防控工作。”这话让我们听着,尽管有些难为情,甚至别扭,有点扯虎皮拉大旗的意思。我们只能耐心给出门人员解释“6号令”规定,那些坚持要俩人、或者一家子出门的住户最终都能接受,按照“6号令”的要求执行。特殊时期,绝大多数人都能识大体、顾大局,遵守政府的各项规定,但不能排除有极端自我主义的人存在。耐心解释和说服,哪怕对方毫不留情地怼回几句,我们也要坚守原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事情可以做,假若人人如此,恐怕我们在前期所做的努力都会功亏一篑。

网上流传一个段子,说是疫情期间敢出门的,特别是敢与人打交道的都是孤胆英雄。这话没有贬义,褒扬的恰恰是那些奋战在抗疫战线的医护人员、公安民警、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人员。我们都是孤胆英雄,但我们并不孤单。退伍军人、高校学生、教师、工人……从未将自己置身事外的热心人士陆陆续续加入我们的队伍,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涌动着暖心的力量。

天气阴晴不定,就像暗潮涌动的病毒恶魔。我们在与群众的沟通交流中取得理解和支持,也在抗击疫情的一线经历着感动与鼓励。除过管理成熟的小区之外,8号院、10号院都是自建房住户,没有物业管理,疫情防控工作人员更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不敢大口饮水,口渴时候只能忍耐,公共卫生间距离太远,执勤岗位更不能出现空岗。找一张桌子,放在巷子口,天为幕,地为台,晴天经受曝晒,阴天任凭风雪肆虐,再难的时间都要熬下来。

给予我们信心和力量的,总是那些善良的人们。住户们提着滚烫的热水瓶来了,给坚守阵地的工作人员一杯热茶;有人把汽车停放在巷子口,充当临时办公室,至少可以遮风避雨;有人拿出家里厚实的军大衣,坚持要披在工作人员的身上,给他们温暖和关爱……每天在东关社区居委会签到两次,热情的工作人员总要提前为我们冲好一杯“抗病毒颗粒”,不论是内勤还是外勤,我们的心永远凝聚在一起!

183个“守门人”,每个人坚守的岗位并非自己居住的小区。在城市的每个角落里,我们所牵挂的亲人、朋友,我们所信赖的同事、素未谋面的陌生人,那些习以为常的街道、店铺都在静静地等待着恢复“正常”的日子。我们的坚守和付出,就是在捍卫这座“同呼吸,共命运”的小城迎来春暖花开的时节!

2月21日,我们坚守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第23天,宝鸡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发布通告,凤翔被列为低风险地区。

一个多月来,奋战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上的勇士们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撤销交通卡点、解封镇村道路、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正在凤翔有条不紊地推进。《通告》明确规定,“城市居民小区、城中村,原设置的出入口检测点继续保留,常住和租住人员凭出入证进出,继续做好体温检测,取消出入次数限制。”这就意味着,分散在县城各个角落的183个“守门人”要继续坚守,抗疫尚未结束,战友们继续努力。《通告》一经发布,小区出入人员陡增,人们似乎已经忘了刚刚度过的严峻时期,群众“争先恐后”地冲出家门,享受久违的温暖阳光和自由空气。质疑我们检查出入证繁琐程序的声音不时响起,但这一切都不重要,经历过了最艰难的考验,我们依然能够面带微笑的从容应对。

22日,我们所在的小区陆续有从外省返回人员,按照工作制度,我们上门下发《居家隔离通知书》,明确告知对方的权利与义务。每天早晨,我们都要电话询问隔离人员情况,登记体温,负责代购生活用品。站在小区门口,那些已经熟识的住户会故意问我,“你怎么‘还’在门口守着?不都已经解封了吗?”我知道,这是善意的关心,在基层工作的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已经学会了忍让与包容。

2月23日,大女儿的生日。自从正月初六驻守社区,我便把俩孩子送回了老家。期间有几次回家,与她们、与年迈的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一小时。父亲是党员,村里的小队长干了大半辈子,他说,干工作就要用心用力,只有这样,别人才会认可你。母亲是上过几个月扫盲班的农村妇女,她说,孩子在家里乖着,你不用操心,安心把公家的事情干好!我在电话中给女儿说,爸爸和妈妈都在上班,你的生日稍稍推后,等疫情结束了,爸爸给你好好补过生日!。

小区绿化带的小黄杨开始吐露新芽,花花绿绿的风筝点缀着湛蓝的天空。我知道,1月30日从城关镇政府大院走出来的183名同志,他(她)们在过去的29天里,经历着、发生着与我同样的故事。不论性别,不论年龄,他(她)们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发光发热,他(她)们让胸前的党徽熠熠生辉,他(她)们让心中的党旗更加绚丽!

再漫长的冬天,总会有过去的时候;

春天走得再慢,必定有抵达终点的一瞬间。

坚守在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岗位的日子里,我们从未忽略这份工作的价值所在,即使平凡琐碎到不为人知,我们也无怨无悔。在等待疫情全面解除之前,履行“守门人”的职责依然是我们的担当和使命。

作者/辛克

来源:凤翔微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