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车

南昌江铃汽车(江铃控股首款新能源汽车全面开启双班生产)

时间:2024-02-06 浏览量:

8秒钟,一个新能源汽车部件完成冲压;2分钟,一台新能源整车在总装车间下线……8月22日,随着江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铃控股”)投产的首款新能源汽车C236顺利下线,江铃控股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正式拉开序幕。9月14日,在江铃控股装配线,新款新能源车型C236已全面开启双班生产,今年计划生产4.6万台。

江铃控股首款新能源汽车全面开启双班生产

  江铃控股通过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车企战略转型、由燃油车生产基地向新能源车生产基地转型,致力打造成为一流“智能化、数字化”的战略基地。

  技术推动产业驶入“快车道”

  走进江铃控股小蓝生产基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风拂面,偌大的生产车间内机器林立,大型生产线上各项工艺流程配合紧密,92%的自动化率实现每天单班生产300辆车;100多台工业机器人组成的“制造大军”,机器巨臂灵活舞动,取、夹、放一气呵成,节省人工的同时还能提升制造精密度。

  “智造”带来最强生产力。去年9月23日,江铃控股投产了新车型生产线改造项目启动以来的第一款产品——长安锐程PLUS,该款车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内产销了2万辆。

  江铃控股是我市重要的汽车生产制造企业,具备15万台燃油和新能源整车的生产能力。2021年6月,重组后的江铃控股通过持续导入长安汽车产品,逐步实现公司转型升级及可持续发展。

  “新款新能源车型C236已全面开启双班生产,朝着月产1.5万台的目标奋进。”作为公司生产制造分管领导,江铃控股副总经理易军辉每天至少步行万余步,穿梭于各个车间巡查生产制造运行情况。据易军辉介绍,企业通过量化目标,制定分阶段的工作路径,扎实推进高质量投产攻坚的目标达成。

  牢牢抓住高效生产这个“牛鼻子”,企业生产车间建立帮扶制,加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和有效达产量。“总装车间22个现场班组均指定1名工程师作为帮扶小组长,全员行动,从‘人机料法环’多方面深入现场直面问题,解决问题。”易军辉称,企业坚持一线工作法,以高素质员工队伍为生产提供坚强保障,确保企业高效、安全生产。

  焊接生产自动化率提升到92%,涂装实现底部涂胶自动化率100%、内外表面喷漆自动化率100%……江铃控股以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完成生产线建设任务,产线建设项目涵盖了冲、焊、涂、总四个主要工艺车间,包括自动线新车型适应性改造、双车型柔性改造、新能源安规设备新增等69个改造建设项目。

  新布局抢占发展“新赛道”

  在“双碳”目标带动下,新能源汽车正带来新一轮产业“风口”。

  “江铃控股将依托长安汽车、江铃集团大股东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优势和营销网络,把发展的重心转向新能源乘用车生产制造和地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构建上来。”江铃控股副总经理曾严嘉表示,为了适应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制造,江铃控股已在今年三季度完成新车型生产线改造项目的二期建设。

  江铃控股投资20亿元的新车型生产线改造项目,目前一期、二期均已建成投产,正按计划加速推进。该公司将通过持续深入对生产线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积极向新能源乘用车智能战略基地转型,并带动南昌市汽车产业集群进一步提质升级。

江铃控股首款新能源汽车全面开启双班生产

  走进江铃控股焊装车间,绿色科技带来的清新之风扑面而来:在建筑面积46000平方米的智能化生产车间内,除了为数不多的产业工人各司其职外,199台工业机器人已成为产线上的中坚力量,全线自动化率达到92%。

  “目前,全新的ERP、MES、LMS系统、AVI系统、顺序化改造、EP拧紧防错系统均已完成部署上线。生产控制端通过智能制造水平提升,实现了计划订单的合理排产、生产过程可视化。”据曾严嘉介绍,项目改造升级实现了产品质量的在线监控,关键数据自动采集、存储实现可追溯功能,有力保障了整车制造产品质量。

  抢抓新型工业化产业风口,必须着力推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工厂“定制化”柔性生产首当其冲。为此,项目二期以“引入+自建”双驱动模式,打造适合江铃控股支撑多车型柔性化及个性化生产体系,实现工业4.0的全面智慧化升级,满足新能源汽车生产的要求。

  产业新布局,引领招商“攀亲”路径。在打造新能源乘用车新产品的同时,江铃控股还致力于带动地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快速发展。截至目前,江铃控股已吸引了多家上游企业从重庆、四川、河南等地到江西投资建厂。

  江铃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邱天高表示,江铃控股公司作为长安汽车和江铃集团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基地,将进一步立足区域实际,充分发挥区位、资源比较优势,积极拓展新空间,让“南昌智造”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