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鹰眼》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中新网北京8月14日电 (记者 高凯)以福建沿海抗日斗争为背景的长篇小说《鹰眼》日前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座谈会,座谈会由作家出版社、福建省文联、福建省作协、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漳州市委宣传部、漳州市文联联合主办。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吴义勤当日表示,书写抗战故事是时代的召唤、是中国作家的神圣使命。这部小说视角独特,故事性强,以现实与历史的对话实现了对战争与历史的反思。
长篇小说《鹰眼》。主办方供图 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作家柳建伟认为,小说《鹰眼》题材重大,背景宏阔,突出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战作用,主线清晰,人物塑造鲜明,语言干净、准确、简洁,建议小说中可以多用一些真实地名,增强历史厚重感和真实的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认为,小说在描写敌我双方斗争时,把重心放在了写人上,注重写人、写人物形象,作品具有较强的故事性、紧张的情节以及引人入胜的戏剧性。
中国作协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梁鸿鹰认为,小说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概括的历史内容非常广阔,叙事上采用双线并行的方式,情节设计巧妙,体现了中华美学的精神,方言和民俗的融入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生活、地域文化特色的热爱和熟悉。
福建省文联原巡视员、福建省作协名誉主席杨少衡介绍了这部书的背景,认为这是一部从特殊角度表现中国人民伟大抗日战争历史的作品,具有战略眼光和饱满激情。
中国作协创联部原主任彭学明认为,小说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生动饱满,艺术的隐喻巧妙自然,不仅写正面谍战,还用大量的闲笔写了海盗生活、渔民生活,建议小说可以加强心理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当代》杂志主编徐晨亮认为,小说成功塑造了多个典型人物关系与情节模块,既满足读者类型化期待,又在真实与虚构之间实现了良好平衡。作者巧妙运用已有文学和影视元素,并融入地域特色与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使作品在叙事上更具吸引力,具备较强的影视化潜力。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认为,小说中地方风土人情对情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小说在谍战题材上进行了创新,将小事件与大历史背景结合,提升了谍战小说的思想深度和文学价值,同时避免了孤胆英雄的设定,展现了群像的魅力。
座谈会上,该书作者吴玉辉分享了创作《鹰眼》背后的故事。他表示,这部作品灵感来源于自己家乡的抗战历史,他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铭记那些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贡献的英雄们。(完)
- 耀眼成绩之外,超级大展留下什么
- 深度体验牧民生活 这家藏茶馆用“老家当”讲述藏北游牧文化
- (成都世运会)奏响中泰友谊乐章 传统泰拳战乐架设文化桥梁
- 2025中国新能源汽车拉力锦标赛新疆博州·双河站开幕
- 特写:当全运赛场响起《彩云追月》
- 首届亚洲大学生篮球联赛在杭开赛 12支劲旅强强对话
- 13个剧目56场演出将亮相广西“戏剧演出季”
- 人文社引进“医学文化史”系列丛书 帮读者更理性看待当代医学的成就与局限
- “时代画卷 笔绘河山”美丽中国系列主题绘画创作工程在京启幕
- (成都世运会)成都世运会闭幕 运动员用细节定格不舍
- 2025年中国内地电影暑期档总票房破100亿元
- 老物件讲述非遗变迁 四川德阳潮扇艺术展启幕
-
数说成都世运会从0.01到116皆精彩
2015.12.16 -
文化中国行·焦点访谈丨扎根本土、特色鲜明 这个暑假中小博物馆火爆“出圈”
2015.12.16 -
一起回顾成都世运会中国队夺金高燃瞬间!
2015.12.16 -
鲜明叙事、工业级制作、衍生品周边……电影市场“热气腾腾” 焕活经典IP撬动新消费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