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乡村)杭州乡村别旧貌 南宋皮影今又兴
中新社杭州9月23日电 题:杭州乡村别旧貌 南宋皮影今又兴
作者 王逸飞 鲍梦妮
杭州市临平区塘栖古镇,几乎每周都有皮影戏上演,让各地游人感受“一口叙说千家事,双手舞动百万兵”的魅力。
在幕布后操控皮影人物的,是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卫家班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柴小英。她接受中新社采访时介绍,近年不仅皮影戏在当地重新唱响,剧团所在的河西埭村也通过“皮影艺术村落”建设,走出文化兴村新路子。
河西埭村地处杭州北部的塘栖镇。南宋建都杭州时,皮影被带到这里。那时,塘栖一带活跃着一个民间皮影戏班——卫家班,持续传承到当代。但因居住在河西埭村的传承人离世,卫家班皮影戏一度面临失传。
“村里2016年开始进行抢救性保护,我们召集年轻人组成传承队伍,梳理卫家班皮影戏特点,邀请各地师傅传授技巧、剧目。”作为主抓抢救性保护的村干部,柴小英说,河西埭村在2020年成立河西埭皮影剧团,作为团长的她也申请成为卫家班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
几年来,剧团人数陆续增至十多人,并能通过演出解决生计问题,但对村里而言,这只意味着皮影留了下来。
村子发展与皮影深度绑定是在2024年。当年,浙江推出文化特派员制度,通过向基层派驻文化人才激活乡土文化活力。来自浙江省博物馆的陈屹泛被派驻到塘栖,重点指导河西埭村。
初到该村,陈屹泛了解到,因缺乏外部资源和专业人才支撑,村民的多元文化需求较难满足。本可发挥大作用的皮影文化,传承发展也不稳定。
一年多来,他在浙江省博物馆的支持下“链接”各方资源,把数十场文艺活动带到村里,也与村干部商议村子的发展方向——打造“皮影艺术村落”。
为做好皮影传承,陈屹泛推动河西埭皮影剧团前往山东、四川等地开展皮影“走亲”、提升技艺;开设“小小传承人培训课堂”、组建塘栖少年皮影队;结合地方特色创编《浙江一万年》等剧本大纲,让卫家班皮影戏的“粉丝”不断增加。
在创新发展方面,陈屹泛介绍,河西埭村从“皮影+旅游”“皮影+文创”“皮影+科技”入手,做大旅游、文创产业。
在镇、村的努力下,当地结合皮影剧本《乾隆下江南》,推出“摘枇杷、看皮影、玩运河非遗、赏枇杷宴席”的农文旅游线;通过增加皮影元素提升村貌。
现在,来村里的游客还能把皮影带回家。该村陆续推出皮影非遗礼盒、香薰走马灯等50多款皮影文创产品,也让村民通过参与制作增加收入。
“我们也在探索皮影数字化,新打造的《白蛇传》数字皮影即将引入村镇皮影剧场,村里还与高校合作研发皮影互动设备,能生成游客的皮影画像,打印成伴手礼,提供更有趣的皮影体验。”陈屹泛说。
“现在我们传承队伍壮大了,村里因为各种新业态更有活力,更重要的是大家有了文化认同,更能凝聚在一起。”柴小英没想过皮影可以如此改变村庄。她相信,未来随着“皮影艺术村落”的建设成型,河西埭村还会带来更大惊喜。(完)
-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泱泱大河牵古今 润民族文脉悠远
2015.12.16 -
《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集(2025)》发布
2015.12.16 -
七夕启幕 以爱为约 “920就爱你”首部微短剧《宁波·遇见》正式开机
2015.12.16 -
从“老铁”到“小铁”,这档亲子微综艺何以打动人心?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