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港加工增值政策惠及全岛 中外企业获益
中新社海口2月17日电 (记者 王子谦)新春伊始,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有限公司(简称“澳斯卡”)二期项目正在试生产,向着6月份全面投产冲刺。这家企业落地海南洋浦保税港区以来,实力快速壮大。
“产值从2023年的47.8亿元(人民币,下同),增加到2024年的59.5亿元,预计今年达到80亿元。”澳斯卡董事长张慧告诉中新社记者,这主要得益于海南自贸港加工增值超30%免关税政策(简称“加工增值政策”),企业累计享受关税减免超过2.5亿元。
加工增值政策是海南自贸港最具“含金量”的政策之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对鼓励类产业企业生产的不含进口料件或者含进口料件在海南自贸港加工增值超过30%(含)的货物,经“二线”进入内地免征进口关税,照章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
2021年7月,加工增值政策率先在洋浦保税港区落地,后逐步扩大适用范围。海口海关介绍,这项政策税收优惠幅度远大于传统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销选择性征收关税政策,主要适用于原料或成品税率较高的商品加工贸易。
在海口江东新区,外资企业加绿巧食品制造业(海南)有限责任公司即将开展巧克力的加工增值业务。“我们进口原料占比超过96%,能够减免10%的关税。”企业总经理孟伟伟期待有效降低成本,做大市场。
2024年11月,加工增值政策按“三不限”原则(不局限于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内、不局限于海关高级认证企业、不局限于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原则),向全岛范围推广。海口海关法规和综合业务处处长郝纯彦说,目前除海关失信企业外,政策对海南省内企业全覆盖,惠及粮油、肉类、水产、医疗器械、钻石珠宝等各类生产制造企业。
首家“三不限”试点企业海南欧亿家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洪彬说,在开展加工增值政策流程测试期间,企业加工完成22吨速冻调理猪肚内销,涉及货值79万元,免征关税4万余元。
随着海南自贸港封关临近,越来越多的行业享受政策红利。今年1月底,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简称海南炼化)一票聚乙烯、聚丙烯通关内销,货值4500万元,减免关税约45.12万元,标志着加工增值政策向千亿级石化产业迈出了第一步。
“从境外大量采购丙烷进行生产,能够减免1%的关税。”海南炼化计划经营部副经理宋鹏俊算了笔账:按企业今年采购25万吨到30万吨丙烷计算,能节省成本250万到300万元。他表示,未来企业将充分利用该政策进口其他原料。
记者从海口海关获悉,截至2024年底海南开展加工增值内销货值超67亿元,免征关税约5.4亿元。
海南自贸港将于年内启动封关运作,业内对优化加工增值政策呼声日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建议,尽快实现岛内企业间加工增值累积,实施企业自主声明机制,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成员国内所有生产和货物增值纳入累积的适用范围。(完)
- 广东首个千万元级林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
- 上市公司看封关:“希望实现‘海南产、东盟用、全球销’”
- 今年前9个月四川动力电池产量达168.1吉瓦时
- 2025年1-9月全国吸收外资5737.5亿元人民币
- 超800家企业参展 第86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开幕
- 中新健康丨为什么爬山不能穿太大的鞋?
- 王文涛:“十五五”时期既重视“中国经济”也重视“中国人经济”
- “政校企”联动打造一站式就业服务 多举措推动学生、企业实现“双向奔赴”
- 韩文秀:“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包括七个方面
- 1-9月中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43615亿元
- 中芬青年创新产业对接活动在京举办 搭建长效化国际平台
- 今年前三季度京津冀地区出口破万亿元 创历史同期新高
-
长城 Hi4 技术体系斩获“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喜报传遍都江堰
2015.12.16 -
AI“爆炸性渗透”大周期:一场文明范式的迁徙
2015.12.16 -
政策显效 市场信心增强:税收数据稳步回升 经济向好态势不断稳固
2015.12.16 -
净水器市场增长明显,阻垢剂真的威胁健康吗?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