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采观察·解码“十四五”】创新活力!这份成绩单“含新量”十足
这几天,又被中国科技“炫”到了!最近刷到一个叫“多光谱无人机巡田”的农业设备,在丰收季,这个设备干啥用呢?简单来说,就是给稻田拍张“CT”,大数据秒出“成熟度地图”,红色的部分代表作物已成熟可收割,绿色的部分则需要再等一等,整个收获进度全由大数据平台说了算。值得关注的是,就在不久前,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其中就特别提及,“创造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刚刚我提到的这些场景,便共同勾勒出政策落地的现实图景。
这几年,我国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现,对于这一点,大家应该感受很深。从服贸会到进博会,从202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到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再到即将在杭州举办的第四届数贸会,新技术、新产品频频亮相,很多展会上“科技迷”越来越多了,就连我这个“科技盲”都开始对各类机器人感兴趣。当然,我们对科技的期待也常常“落地生根”,诸多创新成果融入日常,让我们的生活更高效、更温暖。
近日,国新办举行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成就。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是过去十年来进步最快的国家。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基础研究经费达2497亿元,较2020年增长超70%。通过这两组数字,我们看到的是国家对科技领域的重视和投入。
创新需要长期沉淀与专注投入,对青年人才的支持尤为关键。“十四五”时期,我国支持青年科研人员挑大梁、当主角,在“嫦娥”探月等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有的项目团队成员平均年龄30多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占比超过80%。眼下,我们依然要为青年科技人才营造创新的良好氛围,正如科技部相关负责人所言,“持续推进减负专项行动,帮助青年科技人员从填表、报销等非科研负担中解放出来,保证他们充足的科研时间。在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中,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破格晋升职称,对从事基础研究的青年科技人才探索5至10年长周期考核,鼓励他们潜心研究、勇于突破。”
面向“十五五”怎么干?科技部方面表示,接下来我国将在原创引领性研究、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等方面持续发力。
第四届数贸会将于9月25日至29日举办。听说,杭州“六小龙”将首次齐聚呈现新技术,我已经迫不及待了!
晶采观察,下期见!
编审:伍刚
统筹:王薇 赵净 刘娜
记者:王晶
拍摄:沈杰辉
剪辑:范博韬
设计:汤宇玲
- 中药现代化之路吸引法媒目光 传统智慧结合数字科技引关注
- 中长期资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较“十三五”末增长32%
- 茅台1935·寻道中国第三季科学探索活动在林芝圆满收官
- 经济观察:长春崛起为中国商业航天产业新高地
- “十四五”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始终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
- 长三角算力热潮涌动 浙江嘉兴如何撑起千亿产业蓝图?
-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中国龙加字银质纪念币将于9月25日发行
- 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加大对珠宝贵金属饰品类广告监测力度
- 梧州六堡茶与科技宝石借AI“破圈” 亮相东博会拓国际市场
- 模拟农田实操、厘米级精度较量 技能“国赛”现场科技感拉满
- 9月23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057元 上调49个基点
- 关税战无法击垮中国出口
-
茅台1935·寻道中国第三季科学探索活动在林芝圆满收官
2015.12.16 -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中国龙加字银质纪念币将于9月25日发行
2015.12.16 -
兴业银行联合福建老年大学举办系列消费者权益保护金融教育宣传活动
2015.12.16 -
国际手语日,瑞幸这批“无声门店”迎来10位特殊的咖啡师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