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素金声|超23亿人次出行,春运路上的活力和信心
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运,交通出行格外火热:来自2025年综合运输春运工作专班数据显示,春节假期8天,全社会跨区域流动量超23亿人次,创历史新高。
神州大地上、青山绿水间,持续增长的客流、繁忙有序的路途,承载着奔向美好生活的幸福憧憬,也勾勒出一幅流动中国的变化图景。
繁忙的春运场景中,三个变化值得关注。
一是出行需求之变:从“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到“我来到你的城市”。
过去,回家是春运主要方向;如今,旅游流与返乡流交叠,编织成团圆乡愁与发展活力的“协奏曲”。
看需求侧,今年春节,不少人调休请假,拼出超长假期。长假催生“转场式休假”,先回家探亲、再出行旅游、最后返工返学,“多段式”度假、公铁空联程,不仅助推假日出行更火,也带动城乡文旅更旺,催生出活力涌动的春节消费市场。
看供给侧,这个春节,各地纷纷推陈出新,做足“留客”文章。山西打造“平遥盛景”灯光秀,哈尔滨上新冰雪大世界网红景观,浙江推出赏绝活、看大戏等新春主题项目……优质供给竞相涌现,消费场景不断丰富,让出行大流量加速转化为消费增长点。
二是出行体验之变:从“走得了”到“走得好”。
透视春运图景,不仅可以看到一个生机勃勃的流动中国,还能清晰感知一个科技焕新的数字中国。
沈海高速,一架架无人机盘旋高空,化身交通“疏导员”,在巡查重点节点路况的同时,隔空喊话指挥车辆有序行驶,让道路运行更畅通。
广州南站,人潮涌动却忙中有序。过去,专用机器前,乘客排成长队打印车票报销凭证,如今数字化电子发票全面推广,让旅客出行更从容。
从卡纸车票、磁介质车票到“刷脸”进出站、电子发票……数十年来,乘着数智技术的东风,春运体验更加美好。如今,火车站、机场,数字指引、智慧阅读处处可见;一些路段和收费站,移动机器人辅助充电、无人机喊话疏导已成常态……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应用落地,为春运效能全面提升保驾护航。
三是出行方式之变:从“摩托大军”退场到汽车自驾“担主力”。
十多年前,浩浩荡荡的摩托大军从珠三角地区出发,沿国道向广西、贵州、云南等地骑行返乡,曾是中国春运迁徙潮中的一道独特场景。有统计显示,2013年春运期间,摩托大军达到峰值约110万辆次,此后呈逐年明显下降趋势。
如今,摩托“退场”,汽车“上场”,越来越多的人自驾汽车行驶在返乡路上,南来北往、车流如梭,在中华大地上画出一条别样的“春运曲线”。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自驾出行占比近8成,全国高速公路总流量达4.36亿辆,公众出行总量创新高。
路通人畅,拉近了回家的路途,彰显出大国基建的底气与经济发展的实力。今日之中国,每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超过56.63公里的公路,千人汽车保有量从2012年的89辆提高到去年约244辆,一条条公路蜿蜒万里、沟通城乡,托举越来越多汽车驰骋在大江南北,数以亿计的车流穿梭往返,背后是交通大国和制造大国的同频共振。
岁月添新,春满山河。透过春运“三变”,我们更加笃定“今天的中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新的一年,必将是更加温暖、充满希望的一年。
(人民日报客户端)
- 中国国家发改委:继续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 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进一步扩大“湾区标准”覆盖面
- 今年前4个月上海口岸进口非洲咖啡生豆金额同比增近1.3倍
- 5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937元 下调6个基点
- 第34届“哈洽会”闭幕 5天16.7万人次逛展
- 昆明机场今年以来国内转国际航线旅客逾1.54万人次
- 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将启 已有超1.2万人报名
- 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已建风、光等清洁能源装机容量逾89万千瓦
- “佛山智造”哈洽会上展创新活力 龙粤两地产业协作注入新动能
- 胡晓炼:中企“走出去”有四点独特优势
- 以法治护航 支持民营企业大胆闯、大胆试
- 中国国家发改委:大部分稳就业稳经济政策将在6月底前落地
-
加速战略布局!伊利金领冠全球新品香港发布,开启婴幼儿营养全球化新征程
2015.12.16 -
网易游戏 520 发布会:以精品游戏传承文化,用创新表达时代温度
2015.12.16 -
第一届校园食育交流会落幕 九阳公益:坚守“1厘米之变”的食育创新
2015.12.16 -
多个关键词透视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