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素金声|超23亿人次出行,春运路上的活力和信心
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运,交通出行格外火热:来自2025年综合运输春运工作专班数据显示,春节假期8天,全社会跨区域流动量超23亿人次,创历史新高。
神州大地上、青山绿水间,持续增长的客流、繁忙有序的路途,承载着奔向美好生活的幸福憧憬,也勾勒出一幅流动中国的变化图景。
繁忙的春运场景中,三个变化值得关注。
一是出行需求之变:从“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到“我来到你的城市”。
过去,回家是春运主要方向;如今,旅游流与返乡流交叠,编织成团圆乡愁与发展活力的“协奏曲”。
看需求侧,今年春节,不少人调休请假,拼出超长假期。长假催生“转场式休假”,先回家探亲、再出行旅游、最后返工返学,“多段式”度假、公铁空联程,不仅助推假日出行更火,也带动城乡文旅更旺,催生出活力涌动的春节消费市场。
看供给侧,这个春节,各地纷纷推陈出新,做足“留客”文章。山西打造“平遥盛景”灯光秀,哈尔滨上新冰雪大世界网红景观,浙江推出赏绝活、看大戏等新春主题项目……优质供给竞相涌现,消费场景不断丰富,让出行大流量加速转化为消费增长点。
二是出行体验之变:从“走得了”到“走得好”。
透视春运图景,不仅可以看到一个生机勃勃的流动中国,还能清晰感知一个科技焕新的数字中国。
沈海高速,一架架无人机盘旋高空,化身交通“疏导员”,在巡查重点节点路况的同时,隔空喊话指挥车辆有序行驶,让道路运行更畅通。
广州南站,人潮涌动却忙中有序。过去,专用机器前,乘客排成长队打印车票报销凭证,如今数字化电子发票全面推广,让旅客出行更从容。
从卡纸车票、磁介质车票到“刷脸”进出站、电子发票……数十年来,乘着数智技术的东风,春运体验更加美好。如今,火车站、机场,数字指引、智慧阅读处处可见;一些路段和收费站,移动机器人辅助充电、无人机喊话疏导已成常态……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应用落地,为春运效能全面提升保驾护航。
三是出行方式之变:从“摩托大军”退场到汽车自驾“担主力”。
十多年前,浩浩荡荡的摩托大军从珠三角地区出发,沿国道向广西、贵州、云南等地骑行返乡,曾是中国春运迁徙潮中的一道独特场景。有统计显示,2013年春运期间,摩托大军达到峰值约110万辆次,此后呈逐年明显下降趋势。
如今,摩托“退场”,汽车“上场”,越来越多的人自驾汽车行驶在返乡路上,南来北往、车流如梭,在中华大地上画出一条别样的“春运曲线”。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自驾出行占比近8成,全国高速公路总流量达4.36亿辆,公众出行总量创新高。
路通人畅,拉近了回家的路途,彰显出大国基建的底气与经济发展的实力。今日之中国,每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超过56.63公里的公路,千人汽车保有量从2012年的89辆提高到去年约244辆,一条条公路蜿蜒万里、沟通城乡,托举越来越多汽车驰骋在大江南北,数以亿计的车流穿梭往返,背后是交通大国和制造大国的同频共振。
岁月添新,春满山河。透过春运“三变”,我们更加笃定“今天的中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新的一年,必将是更加温暖、充满希望的一年。
(人民日报客户端)
- 深圳无人机企业将出境参加多个展会
- 辽宁省出台《措施》为人工智能产业引才育才实施全周期服务
- 618电商新观察:“平台+产业带”撬动“新变量”
- 截至今年5月,“外卡内绑”“外包内用”总交易3.79亿笔
- 整治行业乱象!国家医保局着力统一规范美容整形价格项目
- 雄忻高铁雄保段跨京广高铁转体桥成功转体
- 国家外汇局:5月银行结汇13861亿元人民币 售汇13051亿元人民币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襄垣:向“林”发力 借“绿”生金
- “反向开票”助力中国资源回收业
- 李云泽:进一步拓展金融开放广度和深度
- 报告称一季度中国PC出货量大涨 市场格局已发生显著变化
- 罗马仕召回超49万台移动电源:极端场景下可能产生燃烧风险
-
“电子皮肤”诞生记 从“艰难出生”到“跨界新星”
2015.12.16 -
“贴地飞行”!7秒冲刺时速650公里,我国磁悬浮技术获新突破
2015.12.16 -
大湾区首个“家到家”跨境医疗服务上线,平安健康险助力健康湾区建设
2015.12.16 -
正式官宣:酒店即刻签约入驻京东,参与“PLUS会员计划”享最高3年0佣金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