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课间“松绑”,意义不止于延长的五分钟
中新网北京2月24日电 题:为课间“松绑”,意义不止于延长的五分钟
中新网记者 曾玥
春季新学期伊始,多地中小学换上了新的课程表——课间休息时间由原来的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自去年部分省市率先试点改革后,今春开学,全国多地出台相关政策文件,鼓励中小学推行15分钟课间时长。
曾有一段时期,一些中小学课间被指陷入“寂静的十分钟”,操场空荡荡,校园静悄悄。媒体调查发现,有的因教师拖堂、提前上课等挤占课间时间,有的则以“确保学生安全”为由限制课间自由活动,导致学生被“困在教室里”。
对此,教育部多次明确表态:“中小学校安排课间休息十分重要、十分必要”“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受访时还强调,坚决纠正以“确保学生安全”为由而简单限制学生必要的课间休息和活动的做法。
长期以来,中国官方出台多项政策措施规范中小学课间活动。例如,《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要求,学校不得设置侵犯学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2024年发布的基础教育规范管理负面清单指出,严禁以各种方式挤占学生“课间十分钟”休息;等等。
从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的“课间革命”,正是通过时间的重新分配,调节张与弛的尺度。往近了说,学生拥有更充足的活动时间,既能更从容地打水、上厕所、与同伴交流,还可走出教室,到户外活动,充分释放身心。往远了看,为课间“松绑”有助于破解儿童青少年“小眼镜”“小胖墩”“小豆芽”“小焦虑”等问题。
纵观全国,各地中小学具体实施的路径不尽相同。无论是进一步优化大课间的时长和频次,还是明确要求每日安排一节“能出汗”的体育课,抑或采取动态巡查和精细分段等措施保障学生课间安全,不同的解题思路指向相同的主旨大意——以更科学的系统设计平衡效率与节律之间的关系,促使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追本溯源,从课时课间的规划,到活动空间的设计、学生安全的保障,再到对拖堂、补课等现象的规范,“多出来的5分钟”牵一发而动全身。此间涉及育人理念、教学管理、空间设计、师资队伍建设、评价机制等多个维度的系统性治理,意在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多地落实新政以来,中小学校园课间重现活力,众多家长学生表示支持,但也有声音担忧延长休息时间会否变相给学业压力“做加法”。
减负是一个长期过程,诚然不能仅仅依靠5分钟的改革达成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此举无疑给出全面育人的清晰导向和科学减负的积极信号。社会和家长不妨多些耐心,引导孩子劳逸结合,主动参与户外活动;教育部门应督促各地优化管理,及时纠正新政施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地方和学校则需坚持政策落实落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课间活动。
当下课铃声响起,重新校准的时钟正在与青少年的成长节律逐步对齐。教育改革的意义远不止于延长的5分钟,更在孩子健康成长的每一分钟。(完)
- 多穿点防感冒?感冒从来不是“冻”出来的!
- 神舟二十一号船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 计划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 (校馆弦歌)穿越时光的对话:在黄大年纪念馆读懂“至诚报国”
- 粤近一周新增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2086例 疫情波动下降
- 应聘群演被要求先交6980元培训费 记者调查短剧群演招募乱象
- 起点:东风航天城 目的地:酒泉航天镇 这条航天路通车啦!
- 冷空气助华南降温 东部和南部海域警惕持续性大风
- 退役军人事务部成功确认8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身份
- 江金权:《建议》共15个部分61条分为三大板块
-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
- 身体这3种小毛病,饿一饿可能就好了
- 京津冀大学生信息安全网络攻防大赛在津落幕 共促区域数字安全发展
-
帮孩子提升肌肉力量,要运动,还要精准补充营养
2015.12.16 -
使用“智驾神器”自己坐副驾睡觉?判危险驾驶罪!
2015.12.16 -
事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部发布10条举措
2015.12.16 -
牛奶vs豆浆,到底哪个更营养?更适合你?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