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制热点误导舆论 辟谣止谣共护清朗——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025年3月辟谣榜综述
近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对2025年3月网络谣言进行了梳理分析。网上数据监测和网民举报显示,当月网络谣言主要集中在炮制社会热点、伪造政策信息、夸大灾害灾情等方面。部分自媒体滥用AI技术制造谣言,严重误导公众认知,扰乱社会秩序。各级网信和公安等部门通过“权威辟谣+依法惩处”双管齐下,快速辟谣止谣,维护清朗网络环境。
炮制社会热点收割流量。部分自媒体和网民为博取流量,利用公众对社会热点的高度关注,恶意炮制话题,传播不实消息。如“90后省级机关干部相亲,年收入35-40万元”一文,实系某公司为婚恋平台引流,编造的虚假内容,该文虚构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严重误导网络舆论。“80后死亡率突破5.2%,相当于每20个80后中就有1人已经去世”谣言更是夸大其词、危言耸听,蓄意制造焦虑,煽动负面情绪。一些自媒体推波助澜,传播此类谣言,甚至借机推销保健品,造成不良影响。
伪造政策信息行骗牟利。3月,一些不法分子假冒官方名义发布虚假政策信息,企图骗取公众信任,实施诈骗活动。如“海关将对进口煤炭实施延迟检查”,编造“4月1日起通关时间延长”等不实内容,引发业界担忧,经海关部门核实为虚假信息。又如“中国应急救援管理中心发布培训发证”信息,冒用应急管理部门名义,诱导公众参与虚假培训,实则为骗取钱财,损害群众利益,影响政府公信力。
滥用AI技术扰乱信息生态。部分不法分子滥用AI技术生成虚假灾情图像、捏造热点话题,严重破坏网络秩序。如“上海退休教授阳台核发电”,看似图文并茂、细节充分,实为造谣者利用AI大模型生成虚假图片和视频,配以煽动性文字,制造噱头,骗取流量。“有顶流明星在澳门输了10亿”信息在网络平台迅速传播,引发热议和猜测。经查实为网民徐某某为博取流量、谋取利益,使用AI软件伪造,严重扰乱公共秩序。又如“广东多地出现冰雹天气,‘冰雹比鸡蛋还大’”“暴雨过后,河南许昌满目疮痍”等不实信息,均为通过AI制作生成的虚假图片,其画面明显夸大灾情,增添公众焦虑。这些谣言透支社会信任,引发不必要的恐慌和误解。
双管齐下共筑清朗空间。各级网信和公安等部门协同联动,通过“权威辟谣+依法惩处”双管齐下,曝光典型案例,依法严惩造谣传谣者,形成有力警示震慑效应。前述“90后省级机关干部相亲,年收入35-40万元”和“有顶流明星在澳门输了10亿”的造谣者,分别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造谣“广东多地出现冰雹天气”和“80后死亡率突破5.2%”的网民也被予以行政处罚和批评教育。此外,为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建立AI生成内容强制标识制度,为网络谣言治理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四月春暖花开,清明节刚过又将迎来五一小长假,旅游出行、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领域话题热度攀升,需警惕相关谣言滋生。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提醒广大网民,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遇到存疑信息及时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共同维护良好网络生态。
- 上一页 如何远离脂肪肝?做好这4件事
- 下一页 冬残奥会冠军陈建新:希望米兰成功卫冕
- 多穿点防感冒?感冒从来不是“冻”出来的!
- 神舟二十一号船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 计划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 (校馆弦歌)穿越时光的对话:在黄大年纪念馆读懂“至诚报国”
- 粤近一周新增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2086例 疫情波动下降
- 应聘群演被要求先交6980元培训费 记者调查短剧群演招募乱象
- 起点:东风航天城 目的地:酒泉航天镇 这条航天路通车啦!
- 冷空气助华南降温 东部和南部海域警惕持续性大风
- 退役军人事务部成功确认8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身份
- 江金权:《建议》共15个部分61条分为三大板块
-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
- 身体这3种小毛病,饿一饿可能就好了
- 京津冀大学生信息安全网络攻防大赛在津落幕 共促区域数字安全发展
-
帮孩子提升肌肉力量,要运动,还要精准补充营养
2015.12.16 -
使用“智驾神器”自己坐副驾睡觉?判危险驾驶罪!
2015.12.16 -
事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部发布10条举措
2015.12.16 -
牛奶vs豆浆,到底哪个更营养?更适合你?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