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后必做 “三步筛查法”教你如何揪出早期癌变
今年的4月15日到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的主题是“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是女性妇科三大恶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女性注射HPV疫苗的推广和普及,宫颈癌得到有效预防,大多数卵巢癌在良性病变时可以有效控制和治疗干预,目前这两大癌症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然而,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却骤升,而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北京、上海等城市,子宫内膜癌成为威胁女性妇科健康的头号杀手。
北京天坛医院妇产科主任 冯力民:2022年的最新数据,女性子宫体癌包括子宫内膜癌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这10年间已经高达了121%。从2015年至今,北京市的女性生殖器官肿瘤中,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已经占了第一位,到现在上海也已经超过了宫颈癌的发病率。
那么,子宫内膜癌容易盯上哪些女性?有哪些高危诱发因素呢?
北京天坛医院妇产科主任 冯力民: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因素是跟代谢性疾病有关的,因为它是雌激素依赖性肿瘤,代谢性疾病包括高血压、肥胖、糖尿病和一些内分泌的因素,最重要的内分泌因素其实跟月经是密切相关的。尤其是那些从初潮开始起,月经稀发、不排卵的女性甚至到反反复复闭经的状态,这样的女性,我们有一种疾病叫多囊卵巢综合征。
专家强调,除了这些高危人群以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高糖饮食的摄入,也容易导致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异常,可能诱发子宫内膜癌。
北京天坛医院妇产科主任 冯力民:高糖高脂饮食会造成皮下脂肪的堆积,而皮下脂肪是雌激素的分泌前体,所以肥胖的人跟消瘦的人来比,它的雌激素分泌的量就高,处于一种长期高雌激素的一个环境,当然就容易得雌激素依赖性肿瘤。
需要警惕哪些症状?
如何筛查?
女性出现哪些症状需要及时就诊,排除子宫内膜癌风险?专家表示,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要警惕月经异常出血。
北京天坛医院妇产科主任 冯力民:生育年龄中,两次月经之间的不规则出血;如果已经连续一年不来月经,我们的年龄也处在45岁以上了,应该是一个绝经状态,确定了自己是绝经状态,再出现的出血,这两个年龄段的这样的出血状态应该要及时就诊。
出现月经异常出血的女性,如何进行筛查呢?
北京天坛医院妇产科主任 冯力民:第一步就是经阴道的超声或者经直肠的超声,然后找专科医生就诊,医生根据她检查的情况和影像学的结果,来确定该不该做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和宫腔镜下的定位活检。
息肉防复发 增生防癌变
据了解,我国有大约三成的女性患有子宫内膜息肉和增生,子宫内膜息肉通常是良性的,但它19个月的复发率,高达50%左右,子宫内膜增生的恶变概率更高,如果未及时治疗,息肉和增生有可能进展至癌前病变,甚至是子宫内膜癌。
专家介绍,子宫内膜息肉和增生一般发生在35岁以后。
北京天坛医院妇产科主任 冯力民:子宫内膜息肉特别容易发生在35—55岁的年龄段,还是在生育年龄,当然绝经后出现的子宫内膜息肉还特别容易恶变,而子宫内膜增生发生在围绝经期和绝经后,特别容易出现在45—65岁这个时间段,我们管它叫多事之秋。
据了解,北京今年在多家医院开始试点进行子宫内膜癌筛查。专家表示,癌前病变的筛查和治疗,是阻断癌变的关键环节。
北京天坛医院妇产科主任 冯力民:国家政府这么多年来一直在提倡女性患者的两癌筛查,包括乳腺癌和宫颈癌,又从北京地区来试点三癌的筛查。第三个就是重点人群的内膜癌筛查,癌症的筛查不是为了发现癌症,是为了发现癌前病变进行及时治疗,避免癌症的发生。
- 多穿点防感冒?感冒从来不是“冻”出来的!
- 神舟二十一号船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 计划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 (校馆弦歌)穿越时光的对话:在黄大年纪念馆读懂“至诚报国”
- 粤近一周新增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2086例 疫情波动下降
- 应聘群演被要求先交6980元培训费 记者调查短剧群演招募乱象
- 起点:东风航天城 目的地:酒泉航天镇 这条航天路通车啦!
- 冷空气助华南降温 东部和南部海域警惕持续性大风
- 退役军人事务部成功确认8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身份
- 江金权:《建议》共15个部分61条分为三大板块
-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
- 身体这3种小毛病,饿一饿可能就好了
- 京津冀大学生信息安全网络攻防大赛在津落幕 共促区域数字安全发展
-
帮孩子提升肌肉力量,要运动,还要精准补充营养
2015.12.16 -
使用“智驾神器”自己坐副驾睡觉?判危险驾驶罪!
2015.12.16 -
事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部发布10条举措
2015.12.16 -
牛奶vs豆浆,到底哪个更营养?更适合你?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