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心脏移植存活纪录保持者于文峰:关爱心脏需要规律饮食作息
中新网哈尔滨4月26日电(记者 刘璐)“我今年62岁,1994年进行了心脏移植,到今年已经31年了,我现在的状态非常好。”亚洲心脏移植存活纪录保持者、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换心人”于文峰如是说。
为宣传普及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提高民众对心脏健康的防护意识,4月26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举行第二十一届“4·26爱心日”活动。术后31年的“换心人”于文峰、术后18年的“换心人”孙立滨及今年三月成功接受人工心脏手术的患者贾道宽受邀参加,共同呼吁全社会“关爱心脏,奉献爱心”。
术后31年“换心人”于文峰、术后18年“换心人”孙立滨及人工心脏手术患者贾道宽接受献花。 哈医大二院供图 哈医大二院作为中国最早研究脏器移植的医院之一,目前已专门设立OPO器官捐献办公室,获批心脏、肝脏、肾脏等所有大器官移植手术资质,均已成功开展。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内科主任于波表示,在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治疗领域,心脏移植与人工心脏构成了现代医学的“双生花”,在供体严重短缺的背景下,人工心脏可以帮助患者过渡到心脏移植,是帮助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一种方式。
据了解,1994年2月,哈医大二院心外科为黑龙江省尚志市帽儿山镇中学教师于文峰实施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手术,术后十多年中他带过数届高三班,在教学一线教书育人。目前已经心脏移植术后健康存活31年,是亚洲心脏移植术后存活纪录保持者。“我现在每天早上做拉伸运动,坚持打太极拳,如今退休了,我还在老年大学学习书法,上围棋课。”于文峰表示,曾经的他被心脏病折磨,度日如年,如今,他更加珍惜生命,爱护心脏。他认为保持规律作息、坚持低盐低糖饮食、适量运动都是十分必要的。
哈医大二院心外科主任田海也表示,从心脏移植到人工心脏,医疗技术已经成熟,希望每一个患者能够选择正规的医院早诊早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生活。(完)
- 最高法就数据权益指导性案例答记者问
- (抗战胜利80周年)“拉布布”等风靡世界 马朝旭:续写中国和世界交流互鉴故事
- 云南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以语言互通促民心相通 用文化互鉴践亲诚惠容
- 暑期蛇类活动频繁 如何避免被蛇咬伤?
- 税务部门曝光4起骗享税费优惠偷税案件
- 以产品思维探索应用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新范式
- 外交部:中阿博览会已成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
- 最高法首次发布数据权益司法保护专题指导性案例
- 这种插线板早已被禁用!家里有的尽快扔掉
- (抗战胜利80周年)马朝旭:元首外交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 外交部发言人就菲律宾纵容台湾当局外事部门负责人窜菲答记者问
- 女孩长期歪头写字致单眼近视
-
九三阅兵倒计时!这个“预告”必看
2015.12.16 -
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 网警侦破因支付密码简单而被盗刷案
2015.12.16 -
一个晚餐坏习惯 可能让血糖失控 对身体多个系统造成影响
2015.12.16 -
第一视点丨基层冷暖放心上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