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免陪照顾到智能医疗 粤医院创新服务增强医护协同效能
中新网广州5月8日电 (记者 蔡敏婕)8日,在医院泌尿外科,点开“膀胱管理系统”小程序,系统通过数字化平台串联起院前评估、围术期监测、出院随访全流程,运用AI算法实时分析患者排尿日记、尿流率等数据,生成个性化康复方案。
“例如有些患者喜欢喝咖啡,系统会对其摄入量进行个性化指导,调整患者的饮水量,减少咖啡因对膀胱的刺激,由此也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护师樊帆表示,这款系统可以动态调整饮水计划、盆底训练及疼痛管理策略。数据显示,应用该系统的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评分提升26%,治疗满意度达94.6%,医护协同效能增强。
在医疗服务升级的当下,陪护便利化与医疗照料智能化正重塑就医体验。一方面,借助 AI技术,在心理康复、失禁管理等多领域实现精准智能护理;另一方面,通过成熟的陪护队伍建设与多学科协作的免陪照护模式,为老年患者等群体减轻家属陪护负担。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在乳腺癌患者心理康复、泌尿外科失禁患者管理、维持性血液透析体重管理以及癌症患者远程智能照护等方面取得成果。例如,其开创的“症状评估——AI匹配——VR干预”模式,通过智能算法精准匹配适合患者的VR疗愈内容,患者负性情绪改善,心理痛苦指数下降。
在癌症患者照护方面,“逸仙症状管理”智能照护平台打破了传统护理的时空限制。通过远程监测系统与智能分层管理,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并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试点数据显示,患者症状评分平均下降0.75分,放疗毒性与并发症风险显著降低,这一创新服务让患者满意度跃升至95%。
免陪照护服务主要指患者在医院住院期间,遵循患者和家庭自愿原则,在知情同意且自主选择的基础上,由护士和医疗护理员承担生活照顾服务。
作为广东首批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医院之一,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在8个病区推行专业照护新模式,缓解患者陪护难题。
以创伤骨科为例,术后患者行动受限,照护难度大、风险高。过去不少患者术后翻身或下床靠家属协助,家属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一旦操作不当,容易出现钢板移位、伤口感染等并发症。
为此,科室推行“医、护、康、养”共管模式,由责任护士、护理员、中医治疗师、康复师和营养师组成照护团队,每日联合查房,制定个性化照护计划,并开设“护理教学小课堂”,通过视频教学、微信群互动和出院前实操考核,帮助家属逐步掌握翻身、吸痰、清洁造口等关键技能。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护理部负责人陈瀚熙表示,免陪照护的初衷是回应老龄化趋势下,住院患者照护需求日益增长的现实,尤其是一级、特级护理人群不断增加,而许多家属受限于精力、技能或时间,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
如今,医院已在试点病区建立“责任护士—护理员—中医治疗师—康复师—营养师”组成的多学科协作团队,照护流程覆盖入院评估、住院管理、出院指导及家属培训等关键环节,逐步形成闭环管理机制。
目前从事免陪照护的部分助理护士由原有护工转岗而来,但由于国家尚未明确护理辅助人员的职业准入标准,导致职业认同度不高、人员流动性大。
陈瀚熙建议,应建立统一的职业分级与培训认证体系,并结合岗位晋升机制和薪酬绩效制度,引导护理辅助人员从“临时工”转变为“专业力量”。
单纯免陪照护是不够的,未来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还将加强与周边社区养老机构合作,探索“住院-社区-居家”照护服务链,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实现医院、居家无缝连接。(完)
- 多穿点防感冒?感冒从来不是“冻”出来的!
- 神舟二十一号船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 计划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 (校馆弦歌)穿越时光的对话:在黄大年纪念馆读懂“至诚报国”
- 粤近一周新增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2086例 疫情波动下降
- 应聘群演被要求先交6980元培训费 记者调查短剧群演招募乱象
- 起点:东风航天城 目的地:酒泉航天镇 这条航天路通车啦!
- 冷空气助华南降温 东部和南部海域警惕持续性大风
- 退役军人事务部成功确认8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身份
- 江金权:《建议》共15个部分61条分为三大板块
-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
- 身体这3种小毛病,饿一饿可能就好了
- 京津冀大学生信息安全网络攻防大赛在津落幕 共促区域数字安全发展
-
帮孩子提升肌肉力量,要运动,还要精准补充营养
2015.12.16 -
使用“智驾神器”自己坐副驾睡觉?判危险驾驶罪!
2015.12.16 -
事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部发布10条举措
2015.12.16 -
牛奶vs豆浆,到底哪个更营养?更适合你?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