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康复社区行”公益项目在上海启动 倡导“家庭健康责任人”理念
中新网上海5月9日电 (记者 陈静)“慢病康复社区行”公益项目8日启动,创新型康复医院发展论坛同日举行。公益项目提出“家庭健康责任人”的理念,将开展3年行动计划(2025年—2027年),构建“1+N”家庭慢病自管体系,即1名“家庭健康责任人”带动N名家庭成员;目标覆盖“100万+”家庭,实现家庭慢病管理的意识提升、技能达标、行为改变、风险防控。
“慢病康复社区行”公益项目8日启动。(项目办公室供图) 浦东新区金杨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张士伟表示,金杨新村街道始终秉持“产城融合、服务民生”的发展理念,在推动“医产融合”协同发展方面,重点从政策支持、资源整合和服务保障三个维度发力,助力康复医疗领域相关机构与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今后,该公益项目将通过社区健康宣教、慢病筛查和精准干预,提升慢病防控水平。据主办方介绍,公益项目将成立组织委员会、项目办公室、专家委员会等,紧密依靠各街镇,发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
作为公益项目承办方,上海融智汇康复医院方面告诉记者,该院将为公益服务的开展提供专业技术支撑。医院方面将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康复的优势,通过社区健康宣教、个性化健康管理等方式,推动慢病早筛早治,实现健康普惠与专业医疗资源的有效衔接。据介绍,此模式既可拓展康复医院的社会服务职能,也为探索“防-治-康”一体化服务提供实践案例。据了解,相关企业将与医院联合开展“移动筛查+社区康复”服务,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并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筛查数据与康复治疗的全程管理,真正实现“预防-诊断-治疗-康复”一体化服务。
在由上海长三角医创生命健康产业基金会、上海融智汇康复医院、浦东新区人民政府金杨新村街道办事处联合举办的活动中,来自医、产、学、研、政、商、资等领域的负责人、专家学者以及48个居委干部和社区代表出席。大会由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李萍主持。在本次大会上,“全周期整合康复模式”受到关注。该模式以健康为中心,多学科协同,将康复贯穿于预防、筛查、诊断、治疗、护理、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的全过程。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表示,该模式将改变很多人对康复医疗的陈旧印象,普及科学的康复理念,推广专业而优质的康复医疗服务。(完)
- 多穿点防感冒?感冒从来不是“冻”出来的!
- 神舟二十一号船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 计划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 (校馆弦歌)穿越时光的对话:在黄大年纪念馆读懂“至诚报国”
- 粤近一周新增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2086例 疫情波动下降
- 应聘群演被要求先交6980元培训费 记者调查短剧群演招募乱象
- 起点:东风航天城 目的地:酒泉航天镇 这条航天路通车啦!
- 冷空气助华南降温 东部和南部海域警惕持续性大风
- 退役军人事务部成功确认8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身份
- 江金权:《建议》共15个部分61条分为三大板块
-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
- 身体这3种小毛病,饿一饿可能就好了
- 京津冀大学生信息安全网络攻防大赛在津落幕 共促区域数字安全发展
-
帮孩子提升肌肉力量,要运动,还要精准补充营养
2015.12.16 -
使用“智驾神器”自己坐副驾睡觉?判危险驾驶罪!
2015.12.16 -
事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部发布10条举措
2015.12.16 -
牛奶vs豆浆,到底哪个更营养?更适合你?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