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构建分层递进、螺旋上升的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体系
中新网北京5月12日电 (记者 曾玥)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近日正式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简称《指南》),旨在构建分层递进、螺旋上升的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体系,培养学生适应智能社会的核心素养。
根据《指南》,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是指面向全体中小学生,通过系统化的课程、活动和实践,普及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应用场景、伦理安全和社会影响的基础性教育。
《指南》从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活动整合等维度提出系统性实施路径。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人就此介绍称,小学阶段注重兴趣培养与基础认知,初中阶段强化技术原理与基础应用,高中阶段注重系统思维与创新实践,通过知识、技能、思维与价值观的有机融合,培育四位一体的人工智能素养。通过上述分阶段、递进式的课程设计与教学策略,形成螺旋上升的教育路径,确保各学段学生在保持学习热情的同时,逐步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学习的纵向深化,达成兴趣培养与知识技能提升的有机融合。
针对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推进保障,《指南》提出多项具体举措,包括:建设基础设施,加大对人工智能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分批设立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升级优化现有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和设施设备,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场馆向中小学开放;充实师资队伍,将人工智能教育教师培养纳入培训计划,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推进试点示范,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探索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创新实践模式,建立试点学校创新实践共同体,推动人工智能通识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强安全管理,制定数据安全管理规范,明确隐私保护机制,确保数据安全合规使用和师生权益保护;等等。
《指南》还对家庭协同拓展育人场景、社会企业深化产教资源融合等方面作出具体部署。(完)
- 上一页 中国接力 跑出青春速度
- 下一页 广东省第十二届大学生运动会定向运动比赛在花都区开赛
- 浙江义乌:外籍学生志愿者上岗 架起中外医疗沟通之桥
- 现代农耕图景:科技加持赋能 一人可种百亩
- 探秘浙江洞头“鸟浪”奇观:生态守护铸就生命驿站
- 高考期间重庆天气预报出炉 各地多阵雨、中东部局地暴雨
- 共享晒粮点、快速烘干 、24小时为农服务 各地推出暖心举措服务夏收
- 创意海报丨形式创新+政策倾斜 多地多措并举力促高质量充分就业
- 我们的工匠不一般!听工人代表谈新时代工匠精神
- “中国最美小鸟”蓝喉蜂虎现身闽北
- -40℃到40℃的坚守 记戈壁深处的“赛呼”法官
- 南海作业渔民摔伤 海警凌晨紧急救援
- 开启“静音模式”!多地明确高考期间严禁这些噪音行为
- 云南大理州洱源县发生5.0级地震 当地已启动Ⅲ级应急响应
-
共享晒粮点、快速烘干 、24小时为农服务 各地推出暖心举措服务夏收
2015.12.16 -
创意海报丨形式创新+政策倾斜 多地多措并举力促高质量充分就业
2015.12.16 -
减压课、趣味运动……高考前,他们这样找回好状态
2015.12.16 -
“十三太保”整活不断 “苏超”为什么能火出圈?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