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女婿在中国的“浪漫25年”:“都是善意和温暖”
中新网重庆5月30日电 题:法国女婿在中国的“浪漫25年”:“都是善意和温暖”
作者 张旭
法国人斯蒂芬(Stephen)如今的生活充满了中国元素:练习气功、逛古镇、赶大集、用流利的普通话与朋友交流。“25年前,我初到中国时,一句中文也不会讲,只能靠翻译沟通。现在,朋友们却叫我‘中国通’。”现年65岁的斯蒂芬近日在重庆江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分享了他与中国的“浪漫相遇”。
2000年,40岁的斯蒂芬从法国北部一座小城来到南京,任职于一家法资玻璃器皿工厂,负责技术工作。“那时(来南京的)外国人不多,我常感受到周围好奇的目光。”他回忆,来中国前担心语言障碍和孤独,但中国同事的热情让他倍感温暖,因此,他“从未感到孤单”。
图为斯蒂芬正在锻炼。张旭 摄 从“没问题”“吃饭了吗”等日常用语学起,斯蒂芬的中文突飞猛进,如今能用普通话流利交流,还略懂南京话、上海话和重庆话。“这里的每个人都是我的语言老师。”他说,25年来,他大部分时间都在中国,每年仅回乡探亲一个月。他的母亲也曾来这里小住数月,且深深喜爱在中国的生活。
后来,斯蒂芬转行从事销售,负责一家土耳其玻璃器皿品牌在亚洲的业务,工作中心设在上海。“25年间,我感受到的几乎都是温暖与善意。”他感慨,是中国人的友好与包容,让自己坚定了留在这里的想法。此外,随着中国经济腾飞,出行、饮食等的便利程度不断提升,亦是他留下的原因。
在上海工作期间,斯蒂芬在中国有了家,他与一位重庆江津姑娘相识相爱,并步入婚姻殿堂。
2023年,斯蒂芬与妻子决定定居江津,追求更轻松的生活节奏。妻子在当地开了一家咖啡厅,他也在这里结识更多朋友,融入重庆的市井生活。“重庆是一座英雄之城,曾在抗战中不屈不挠。重庆人豪爽仗义,我有了许多‘兄弟’。”斯蒂芬说。
资料图为斯蒂芬(穿花棉袄男子)在重庆江津中山古镇与民众聚餐。张旭 摄 斯蒂芬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有兴趣,曾深入了解儒家、道家思想。他尤其欣赏道家的“无为”理念,学会顺应自然,平静面对生活的挑战。他常练习八段锦,甚至从汉字中体悟“气”的流动。
闲暇时,斯蒂芬爱在妻子咖啡厅与朋友畅聊,逛古镇,感受生活的“蓬勃之力”。他通过社交媒体与海内外朋友分享这些点滴。他还注意到,越来越多外国人来中国体验,最近,他还陪一位法国歌手考察重庆。“未来,会有更多国际友人,像我一样爱上中国。”斯蒂芬说,他乐意为此贡献一份力量。(完)
- 多穿点防感冒?感冒从来不是“冻”出来的!
- 神舟二十一号船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 计划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 (校馆弦歌)穿越时光的对话:在黄大年纪念馆读懂“至诚报国”
- 粤近一周新增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2086例 疫情波动下降
- 应聘群演被要求先交6980元培训费 记者调查短剧群演招募乱象
- 起点:东风航天城 目的地:酒泉航天镇 这条航天路通车啦!
- 冷空气助华南降温 东部和南部海域警惕持续性大风
- 退役军人事务部成功确认8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身份
- 江金权:《建议》共15个部分61条分为三大板块
-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
- 身体这3种小毛病,饿一饿可能就好了
- 京津冀大学生信息安全网络攻防大赛在津落幕 共促区域数字安全发展
-
帮孩子提升肌肉力量,要运动,还要精准补充营养
2015.12.16 -
使用“智驾神器”自己坐副驾睡觉?判危险驾驶罪!
2015.12.16 -
事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部发布10条举措
2015.12.16 -
牛奶vs豆浆,到底哪个更营养?更适合你?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