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通化蓝莓产业铺就“绿富同兴”新路
中新网通化6月6日电 (谭伟旗 李彦国)天气晴好,温度宜人。王鹏和乡亲们默契配合,为连绵起伏的蓝莓田铺设防草布,对新一年丰收的渴望写在每个人的脸上。
王鹏(左)和刘崇财(右)默契配合,为连绵起伏的蓝莓田铺设防草布。谭伟旗 摄 这里属于吉林省通化市哈泥河水源保护区,这条河是通化市区近50万人口唯一的饮用水源。历史上,哈泥河流域曾面临水源保护与经济发展难以平衡的困境,高效生态蓝莓产业的兴起,开拓出了一条“绿富同兴”的新路。
光华镇光华村村民王鹏的生活发生新变化,源自其以租赁15亩土地的形式入股当地的蓝莓合作社:每年获得土地租金的同时,还能收到合作社的盈利分红。此外,他还可以在合作社干活,又多增加一份收入。
广袤的蓝莓田如同一块“生态海绵”。谭伟旗 摄 依托哈泥河水源保护区的优良生态,通化禾韵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下称“禾韵公司”)建成了7500亩标准化有机蓝莓种植区、1万吨蓝莓收储加工基地和年繁育200万株良种的繁育基地,形成了集种植、加工、繁育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哈泥河沿岸的蓝莓全部获得了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我们采用有机肥+绿肥(秸秆覆盖)技术,使土壤有机质维持在一个合理区间。”禾韵公司董事长殷秀岩介绍,得益于生态种植技术的推广,哈泥河流域每年减少化肥使用量359.2吨、农药使用量10.6吨,水源水质得到了保障。
广袤的蓝莓田如同一块“生态海绵”,既守护着市民的“水缸子”,也托起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钱袋子”。
殷秀岩(右)正在和工作人员一起查看蓝莓生长情况。谭伟旗 摄 截至目前,在禾韵公司从事种植和收储加工的工作人员近3000人,每年工资性支出4430万元,土地入股的农户年均分红354.5万元。“从春到冬忙不停,仅是干防寒、除草这些活就能增收3至4万元,再加上采果、收储工作,全家一年收入10万多元。”光华镇同心村村民刘崇财说。
殷秀岩表示,未来将在提高精深加工能力、拓展精深加工产品、进一步带动农民增收上持续发力,让“绿富同兴”的美好愿景更加熠熠生辉。(完)
- 上一页 2025暑期档电影片单在京发布
- 下一页 墨西哥一公交车侧翻致11人死亡
- 多穿点防感冒?感冒从来不是“冻”出来的!
- 神舟二十一号船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 计划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 (校馆弦歌)穿越时光的对话:在黄大年纪念馆读懂“至诚报国”
- 粤近一周新增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2086例 疫情波动下降
- 应聘群演被要求先交6980元培训费 记者调查短剧群演招募乱象
- 起点:东风航天城 目的地:酒泉航天镇 这条航天路通车啦!
- 冷空气助华南降温 东部和南部海域警惕持续性大风
- 退役军人事务部成功确认8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身份
- 江金权:《建议》共15个部分61条分为三大板块
-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
- 身体这3种小毛病,饿一饿可能就好了
- 京津冀大学生信息安全网络攻防大赛在津落幕 共促区域数字安全发展
-
帮孩子提升肌肉力量,要运动,还要精准补充营养
2015.12.16 -
使用“智驾神器”自己坐副驾睡觉?判危险驾驶罪!
2015.12.16 -
事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部发布10条举措
2015.12.16 -
牛奶vs豆浆,到底哪个更营养?更适合你?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