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移民村”到“宜游村”:大源村的美丽蜕变
中新网三明6月4日电 (宁柳云)初夏时节的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濉溪镇大源村,一幅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徐徐展开: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整洁的村道蜿蜒延伸,文娱广场上孩童嬉戏的笑声回荡,民宿小院飘出袅袅炊烟。谁能想到,这个如今游人如织的美丽乡村,几年前还是杂草丛生、垃圾乱堆的落后模样?
图为大源村渔人码头。陈志鹏摄 “现在家门口干干净净,游客越来越多,我家农家乐生意越来越红火。”村民廖明华一边招呼客人,一边笑着说。这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大源村最真实的改变。
这个坐落于金铙山脚下、毗邻泰宁大金湖的移民村,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20世纪70年代,因池潭水电站建设,千余名村民整体搬迁至此。2021年,建宁县水利局抢抓机遇,争取“闽江之源 花乡库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示范区项目,投资1300万元打造大源村“渔人码头”,建设星光步道、生态停车场等设施,彻底改变了村庄面貌。
“环境改善后,许多外迁村民都回来了。”村党支部书记林晓文介绍,村里依托大金湖上游的自然优势,以“鱼”为主题打造旅游产业链,发展起渔家乐、民宿等业态,直接带动350户1500余名移民增收。
源庄星河文旅项目运营总监杨建冰表示:“整村改造后,乡村旅游潜力巨大。”今年“五一”假期,项目日均接待游客达3000人次,民宿入住率持续攀升,主要客源来自福建本省及长三角地区。本地游客曾先生赞叹:“这里环境优美,是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更可喜的是,通过店铺出租等市场化运作,村集体年增收达五六万元。建宁县水利局移民中心主任邱模军指出:“项目打通了建宁、泰宁两县旅游动脉,形成了闽西北跨县旅游新线路。”
2023年,大源村获评福建省乡村振兴优秀案例。数据显示,示范区项目已改善1800多人的饮水安全,提升6000多人的生产生活条件。
从“移居”到“宜居”再到“宜游”,大源村的蜕变是建宁县移民后扶工作的生动缩影。当地水利部门以“后扶惠民、生态宜居”为理念,不仅改善了基础设施,更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走出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乡村振兴之路。(完)
- 多穿点防感冒?感冒从来不是“冻”出来的!
- 神舟二十一号船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 计划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 (校馆弦歌)穿越时光的对话:在黄大年纪念馆读懂“至诚报国”
- 粤近一周新增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2086例 疫情波动下降
- 应聘群演被要求先交6980元培训费 记者调查短剧群演招募乱象
- 起点:东风航天城 目的地:酒泉航天镇 这条航天路通车啦!
- 冷空气助华南降温 东部和南部海域警惕持续性大风
- 退役军人事务部成功确认8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身份
- 江金权:《建议》共15个部分61条分为三大板块
-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
- 身体这3种小毛病,饿一饿可能就好了
- 京津冀大学生信息安全网络攻防大赛在津落幕 共促区域数字安全发展
-
帮孩子提升肌肉力量,要运动,还要精准补充营养
2015.12.16 -
使用“智驾神器”自己坐副驾睡觉?判危险驾驶罪!
2015.12.16 -
事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部发布10条举措
2015.12.16 -
牛奶vs豆浆,到底哪个更营养?更适合你?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