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观澜)投身福建乡村建设的台湾青年:我们的根在这里
中新社厦门6月17日电 题:投身福建乡村建设的台湾青年:我们的根在这里
作者 吴冠标
始建于1662年的霞城城隍庙、出售两岸融合料理的轻食餐厅、“会讲故事”的黑猫树屋青年驿站、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月老广场......走进厦门市集美区后溪村,闽南乡音与台湾风情在此交织。
在日前举办的第十七届海峡论坛上,后溪村乡建乡创团队运营总监、台湾青年余奕萱分享了后溪村华丽蜕变的精彩历程。依托2处两岸同源历史遗迹、4项非遗技艺、50余栋闽南古厝,后溪村通过活化古厝、培育人才、赋能文旅,打造出一座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
“其实我们村子的‘含台量’蛮高的。”余奕萱说,如今村里长期入驻十几位台湾青年,还有各类不同风格的台湾餐饮店和文创产品店,平日里举办的各种活动,也常常融入台湾元素,让整个村庄充满了闽台风情。
余奕萱表示,期待通过闽台融合的乡建乡创模式,有效解决当地村民的部分就业问题,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乡村建设,扎根乡村,返乡就业创业。
“脚下有泥,心里有底”勾勒出了闽台乡建乡创的写照。据统计,从2014年至今,已有629名台湾专业人才扎根福建,他们携手大陆伙伴组建170支创新团队,以智慧动能激活乡村振兴新活力,足迹已覆盖福建全省93%的县(市、区),在近600个镇村的田野间播撒“希望的种子”。
来自台北的陈榆文此前曾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工作。2020年,她告别城市的快节奏生活,带领团队走进福建福州、南平等地的乡村。在这里,她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对村庄空间布局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对村容村貌和乡村文化资源进行精心改造与整合,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陈榆文告诉笔者,乡村工作让她很放松。在闽南乡村的调研考察中,她还意外发现了许多与台湾的紧密联系。“不少村民热情地向我讲述他们的亲戚是如何迁徙到台湾的,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细节,却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两岸之间血脉相连。”
依托漳州市平和县五寨乡埔坪村的“思永楼”,台湾青年李志章带领团队打造了一座迁台记忆馆,讲述雾峰林家清朝时从这里渡海赴台以及雾峰林家几代人的故事。
在迁台记忆馆建造过程中,台湾雾峰林家后人心系迁台记忆馆建设进展,多次返乡寻根,并为记忆馆捐赠家族迁台史料。李志章表示,这座迁台记忆馆从空中看呈“回”字形结构,“象征心灵的归属”,也期许更多台湾宗亲回家走走看看。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让更多台湾同胞知道,我们的根在这里。”李志章说。(完)
- 多穿点防感冒?感冒从来不是“冻”出来的!
- 神舟二十一号船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 计划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 (校馆弦歌)穿越时光的对话:在黄大年纪念馆读懂“至诚报国”
- 粤近一周新增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2086例 疫情波动下降
- 应聘群演被要求先交6980元培训费 记者调查短剧群演招募乱象
- 起点:东风航天城 目的地:酒泉航天镇 这条航天路通车啦!
- 冷空气助华南降温 东部和南部海域警惕持续性大风
- 退役军人事务部成功确认8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身份
- 江金权:《建议》共15个部分61条分为三大板块
-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
- 身体这3种小毛病,饿一饿可能就好了
- 京津冀大学生信息安全网络攻防大赛在津落幕 共促区域数字安全发展
-
帮孩子提升肌肉力量,要运动,还要精准补充营养
2015.12.16 -
使用“智驾神器”自己坐副驾睡觉?判危险驾驶罪!
2015.12.16 -
事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部发布10条举措
2015.12.16 -
牛奶vs豆浆,到底哪个更营养?更适合你?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