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防灾 安全相伴——滑坡识灾避险攻略
导语
随着夏季汛期来临,山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各类突发地质灾害进入易发期,给山区生活和出行带来安全风险。为此,“北京规划自然资源”特别推出地质灾害系列识灾避险攻略,邀您一起解锁科学识灾、高效防灾、正确避险的关键技能,共同筑牢安全防线,守护平安家园。
当山坡上的树木如醉汉般东倒西歪(醉汉林),或树干弯曲似马刀(马刀树)的奇特形态出现时,这可不是大自然的艺术杰作,而是山体滑坡正在悄然酝酿的信号。什么是滑坡,遇到滑坡应该如何避险逃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寻滑坡的真相。
滑坡,究竟是个什么“狠角色”?
滑坡俗称“地滑”、“走山”、“垮山”、“土溜儿”,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或分散地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其突发性强、破坏范围广,能掩埋房屋、农田、道路,威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内因+外力,合谋“下滑”
滑坡的
“先天基因”
岩土体结构松散,抗风化能力低,山体坡度在10度到45度之间,地下水活动等是滑坡形成的内在因素。
滑坡的
“后天推手”
地震、降雨、河流冲刷、人类开挖坡脚等不合理的工程活动是容易引发滑坡的外在条件。


滑坡发生也有前兆,提前察觉有迹可循
1.滑坡后缘裂缝突然变大变宽,不断出现新的裂缝;
2.滑坡前缘出现裂缝,坡脚出现鼓包,出现小型垮塌,房屋墙壁出现裂缝;
3.井水、泉水复活或干枯,水位突变;
4.滑坡体上电线杆、树木、高塔出现歪斜;
5.动物出现惊恐异常等行为;
6.山体内部岩石相互摩擦出现声响。

滑坡避险"黄金法则"
防患于未然,避险于即时
1
当处于滑坡体下方时,应向滑坡边界两侧快速撤离。
2
当位于滑坡坡体时,可以抱住大树等物。
3
滑坡暂停时,不要立即返回危险区,防止滑坡再次发生。

地质灾害科学认知
提高意识主动避险
处变冷静妥善应对
守护平安家家安心
本内容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地质勘查管理处提供
- 多穿点防感冒?感冒从来不是“冻”出来的!
- 神舟二十一号船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 计划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 (校馆弦歌)穿越时光的对话:在黄大年纪念馆读懂“至诚报国”
- 粤近一周新增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2086例 疫情波动下降
- 应聘群演被要求先交6980元培训费 记者调查短剧群演招募乱象
- 起点:东风航天城 目的地:酒泉航天镇 这条航天路通车啦!
- 冷空气助华南降温 东部和南部海域警惕持续性大风
- 退役军人事务部成功确认8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身份
- 江金权:《建议》共15个部分61条分为三大板块
-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
- 身体这3种小毛病,饿一饿可能就好了
- 京津冀大学生信息安全网络攻防大赛在津落幕 共促区域数字安全发展
-
帮孩子提升肌肉力量,要运动,还要精准补充营养
2015.12.16 -
使用“智驾神器”自己坐副驾睡觉?判危险驾驶罪!
2015.12.16 -
事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部发布10条举措
2015.12.16 -
牛奶vs豆浆,到底哪个更营养?更适合你?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