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识别→预警 高科技这样护航人象安全
亚洲象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也是被国家列入“十四五”抢救性保护的极度濒危物种之一。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我国亚洲象种群数量稳定增长至300多头。
在云南,近年来当地通过无人机、红外相机与地面传感器等多种技术的融合应用,全方位、实时监测亚洲象的活动轨迹与栖息环境,用科技手段守护人象安全。
8月的一个下午,云南西双版纳亚洲象保护管理中心突然接到报告,有亚洲象来到茶地啃食农作物,与村庄离得很近。
西双版纳亚洲象保护管理中心副主任 熊朝永:这个是“然然家族”,这个家族近段时间是20多头就在周边活动。
经过仔细观察,巡护人员惊喜地发现了今年新出生的小象,小家伙与妈妈寸步不离。
熊朝永:这个小家伙躲在妈妈的肚子底下,这就是今年新生的小象,非常不错。近几年每年我们监测,都有新生小象出生,家族兴旺。
为了更好地监测象群的活动轨迹,巡护人员启动了带有热成像功能的无人机。
熊朝永:我们平时监测大象主要还是靠热成像,特别在夜间靠热成像来找寻大象的位置,才能发布预警,让周边居民都能够准确地实时地来掌控象群的位置,确保自身安全。
除了无人机,近年来相关部门还在植被茂密的丛林中,安装了红外相机和智能摄像头,这些设备实时回传的画面,经过AI技术自动识别,能够精准锁定野象的活动动态。
熊朝永:通过无人机在高空进行亚洲象的监测,再结合地面护林员和护象队,把这些信息收集以后及时汇总,再通过亚洲象预警监测后台处理以后,及时发布预警。
前端信息实时回传,监测系统自动识别,确认后将预警信息发送至预警平台、预警App以及村寨里的智能广播上,及时提醒村民避让。
从2020年试运行至今,这套天空地一体化全面监测预警网络,已累计发布预警1.3万余次,有效减少人象遭遇事件的发生。
- 上一页 龙舟如何划进奥运会?
- 下一页 火锅巴士、锦江游船……世运版Citywalk指南来了
- 最高法就数据权益指导性案例答记者问
- (抗战胜利80周年)“拉布布”等风靡世界 马朝旭:续写中国和世界交流互鉴故事
- 云南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以语言互通促民心相通 用文化互鉴践亲诚惠容
- 暑期蛇类活动频繁 如何避免被蛇咬伤?
- 税务部门曝光4起骗享税费优惠偷税案件
- 以产品思维探索应用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新范式
- 外交部:中阿博览会已成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
- 最高法首次发布数据权益司法保护专题指导性案例
- 这种插线板早已被禁用!家里有的尽快扔掉
- (抗战胜利80周年)马朝旭:元首外交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 外交部发言人就菲律宾纵容台湾当局外事部门负责人窜菲答记者问
- 女孩长期歪头写字致单眼近视
-
九三阅兵倒计时!这个“预告”必看
2015.12.16 -
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 网警侦破因支付密码简单而被盗刷案
2015.12.16 -
一个晚餐坏习惯 可能让血糖失控 对身体多个系统造成影响
2015.12.16 -
第一视点丨基层冷暖放心上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