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代办骗局 呵护创业热情
近日,一些社交平台上“代办大学生创业补贴”的帖子频繁出现。这些帖子以“简单包过”“高额补贴”“一站式服务”为诱饵,瞄准急于创业的大学生。不少大学生受骗后,不仅未能拿到补贴,反而遭遇经济损失,甚至面临潜在法律风险。
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民生福祉和社会稳定。近年来,为缓解就业压力、降低创业门槛、激发创新潜力,各地陆续出台针对大学生的创业扶持政策,涵盖孵化场地、税费减免、一站式注册服务等方面。这本是激励青年创业创新的暖心政策,却被不法分子当作幌子设立骗局,既打击了大学生创业热情和信心,也透支了政策公信力。
遏制“代办创业补贴”骗局,需要多方协同筑牢防护网,让政策红利真正流向需要的创业者,呵护创业热情。
监管部门应加强执法协作,完善长效治理机制。一方面,联合平台建立广告信用档案,强化审核把关,对申请材料中的企业注册信息、经营场所、纳税记录等进行大数据交叉验证,压缩虚假申报空间。另一方面,对涉案中介和个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形成警示效应。同时,进一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提升处理效率。
社交平台应严格审核有关补贴政策等相关服务性内容,运用大数据、AI识别等技术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对使用夸大词汇等广告帖精准识别和标记,及时清理误导性、虚假广告信息和违规账号。
人社、教育等部门也要“铺路搭桥”,做好政策宣传和服务优化;通过高校就业网、政务服务平台等渠道,集中公开各地创业补贴的申请条件、流程、所需材料、联系方式等,探索“免申即享”“直补快办”等简化流程。高校也应加强创业政策解读培训和实操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正规渠道自主申请补贴,提高防范诈骗的意识和能力。
- 最高法就数据权益指导性案例答记者问
- (抗战胜利80周年)“拉布布”等风靡世界 马朝旭:续写中国和世界交流互鉴故事
- 云南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以语言互通促民心相通 用文化互鉴践亲诚惠容
- 暑期蛇类活动频繁 如何避免被蛇咬伤?
- 税务部门曝光4起骗享税费优惠偷税案件
- 以产品思维探索应用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新范式
- 外交部:中阿博览会已成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
- 最高法首次发布数据权益司法保护专题指导性案例
- 这种插线板早已被禁用!家里有的尽快扔掉
- (抗战胜利80周年)马朝旭:元首外交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 外交部发言人就菲律宾纵容台湾当局外事部门负责人窜菲答记者问
- 女孩长期歪头写字致单眼近视
-
九三阅兵倒计时!这个“预告”必看
2015.12.16 -
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 网警侦破因支付密码简单而被盗刷案
2015.12.16 -
一个晚餐坏习惯 可能让血糖失控 对身体多个系统造成影响
2015.12.16 -
第一视点丨基层冷暖放心上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