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实习抢跑”留下隐患
“我是大一学生,目前有3段实习经历”“从大一开始实习,毕业有4年‘工作’经验”……记者在多个网络平台了解到,“卷实习”已经成了热门话题。越来越多大学生提前实习,学业与实习很难完全兼顾。(见8月18日《工人日报》)
很多企业在招聘时常常有这样的要求:“有工作经验者优先”“有×年以上工作经验”。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前实习”成为大学生简历上的“加分项”。然而,当学生放弃课堂奔赴职场,这场看似“抢先一步”的竞赛正异化为破坏教育生态的“犯规抢跑”,这亟须各方反思与纠偏。
“提前实习”越来越“卷”,与学生的焦虑心理和部分企业的功利心理密不可分。部分学生将实习经历视为就业“敲门砖”,陷入“越早实习越有优势”的误区。某高校调查显示,超过30%的大一学生已有实习经历。部分企业将实习生视为廉价劳动力,降低招聘门槛,提供低技术含量的重复性工作。比如,此前就有报道称某互联网公司大量招募低年级实习生从事数据标注工作,既无专业指导,也无成长空间。
这种本末倒置的实习抢跑,一方面让教育质量面临较大风险,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和工作岗位,专业知识不足的“先天缺陷”可能会导致更多难以预料的问题。另一方面传递出扭曲的职场信号:实习不是能力培养,而是“提前预支廉价劳动力”。
破解困局,需重塑实习的本质与边界。首先,高校应根据专业特点优化课程设置,明确实习的年级门槛与能力要求,推动产教融合,让实习与理论教学形成有机衔接。再者,企业须摒弃廉价用工思维,与高校共建实习基地,提供具备技术含量与成长性的岗位,既让实习生有收获,也让企业有活力。此外,社会需扭转“唯经历论”的就业观念,用人单位应更注重学生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避免将实习时长作为单一的考量内容。
教育是深耕细作的长期工程,实习是理论教育的实践延伸。“犯规抢跑”伤害的不仅是学生的成长节奏,更是整个社会的人才培养根基。唯有敬畏教育规律,平衡好学习与实践的天平,才能让实习真正成为助力学生成长的阶梯。
- 多穿点防感冒?感冒从来不是“冻”出来的!
- 神舟二十一号船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 计划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 (校馆弦歌)穿越时光的对话:在黄大年纪念馆读懂“至诚报国”
- 粤近一周新增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2086例 疫情波动下降
- 应聘群演被要求先交6980元培训费 记者调查短剧群演招募乱象
- 起点:东风航天城 目的地:酒泉航天镇 这条航天路通车啦!
- 冷空气助华南降温 东部和南部海域警惕持续性大风
- 退役军人事务部成功确认8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身份
- 江金权:《建议》共15个部分61条分为三大板块
-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
- 身体这3种小毛病,饿一饿可能就好了
- 京津冀大学生信息安全网络攻防大赛在津落幕 共促区域数字安全发展
-
帮孩子提升肌肉力量,要运动,还要精准补充营养
2015.12.16 -
使用“智驾神器”自己坐副驾睡觉?判危险驾驶罪!
2015.12.16 -
事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部发布10条举措
2015.12.16 -
牛奶vs豆浆,到底哪个更营养?更适合你?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