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援青专家化解动脉瘤难题 从手腕入路成功“拆弹”
中新网杭州10月23日电(张煜欢)近年来,69岁的蒙古族妇女才仁玛(化名)总是被剧烈的头疼所困扰。就在半个月前,得益于浙江省援青重大疾病保障项目——脑卒中早筛早治行动,她的头痛终于查明原因: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定时炸弹”动脉瘤潜伏在她脑袋里。
在距离才仁玛家不超过10分钟车程的青海省海西州人民医院,第六批浙江援青干部人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沈建帮她做了一个高精尖手术,不仅为其铲除了多年的疼痛困扰,也用实际行动为浙江援青事业写下生动注脚。
浙江专家在手术中。浙大一院供图 今年9月,浙江援青公益项目——海西州脑卒中高危人群早筛早治行动来到了才仁玛家所在的社区。不到一周,才仁玛一直头痛的病根找到了,她在体检中被确诊为颅内动脉瘤。这是一种在大脑里的“隐形杀手”,一旦破裂出血,10%至15%的患者来不及就医便猝死,幸存者亦多有残疾。
听说要在脑子里“动刀”才能治好疾病,才仁玛一家人心里打鼓,不太情愿做手术。辗转打听,才仁玛的儿子孟克巴托带着母亲找到沈建。仔细评估后,专家向母子俩耐心解释:“老人家脑袋里黄豆大小的血管瘤,就像汽车的轮胎鼓起一个包一样,一旦爆破,很可能导致车毁人亡,要抓紧时间处理。”
“但是患者年龄偏大,有动脉硬化,加上有‘三高’病史,这些都显著增加了手术风险。因此我们建议在全麻的情况下,做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手术。”沈建与相关科室专家根据才仁玛的血管条件,一同商量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经桡动脉介入手术是从患者手腕直径2毫米的桡动脉入路,比传统经股动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患者可以自由活动,无需长时间卧床制动,特别适合身体机能较弱的老年患者。”沈建向才仁玛母子耐心解释。
此前,海西州患者如需接受高精尖的神经介入治疗,需要辗转500多公里前往西宁,途中面临极大风险。“家门口”的经桡动脉入路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手术,不仅将复杂动脉瘤手术的创伤降至“米粒大小”,更填补了当地的技术空白。
不久后,在海西州人民医院介入导管室内,沈建带领专家团队在DSA血管造影系统实时引导下,将手中的微导管从才仁玛手腕处直径仅2毫米的桡动脉穿入,穿越复杂血管网络精准抵达病变部位。他们先将支架精准释放于动脉瘤开口处,再通过微导管将柔软的弹簧圈逐步填入动脉瘤腔内,最终实现完全栓塞。
从“开颅”到“穿刺”,从“大腿”到“手腕”,小小的技术革新带来的是医疗质量的巨大跨越。在援青医疗力量支持下,海西州人民医院已成功开展颅内动脉瘤栓塞、动脉取栓及颅内外血管支架植入等多项手术。(完)
- 多穿点防感冒?感冒从来不是“冻”出来的!
- 神舟二十一号船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 计划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 (校馆弦歌)穿越时光的对话:在黄大年纪念馆读懂“至诚报国”
- 粤近一周新增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2086例 疫情波动下降
- 应聘群演被要求先交6980元培训费 记者调查短剧群演招募乱象
- 起点:东风航天城 目的地:酒泉航天镇 这条航天路通车啦!
- 冷空气助华南降温 东部和南部海域警惕持续性大风
- 退役军人事务部成功确认8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身份
- 江金权:《建议》共15个部分61条分为三大板块
-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
- 身体这3种小毛病,饿一饿可能就好了
- 京津冀大学生信息安全网络攻防大赛在津落幕 共促区域数字安全发展
-
帮孩子提升肌肉力量,要运动,还要精准补充营养
2015.12.16 -
使用“智驾神器”自己坐副驾睡觉?判危险驾驶罪!
2015.12.16 -
事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部发布10条举措
2015.12.16 -
牛奶vs豆浆,到底哪个更营养?更适合你?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