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小耳朵”的健康危机与防护
心脏是身体里永不疲倦的“泵血大师”,然而,在这颗“生命引擎”的顶端,还附着两个形似耳朵的小结构——左心耳和右心耳。别看它们不起眼,尤其是左心耳,超过九成的心源性血栓都由此而来,它与一种严重威胁健康的疾病——心房颤动(房颤)息息相关。
我国房颤患者已超过1200万例,且仍在快速增长。房颤导致的脑中风更为致命,其致残率和致死率远高于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中风。这不仅让患者面临失能甚至失去生命的境况,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正常情况下,左心耳好比“血液储备库”,在心房舒张时储存血液,收缩时再将血液挤出,协助心脏供血。左心耳内部结构极为复杂,沟壑密布,血液在流经左心耳时极易形成漩涡,进而导致血液流动不畅,长此以往容易形成血栓。起初,这些血栓可能静静“潜伏”,一旦房颤发作,血流紊乱,它们就可能脱落,最危险的是随血流进入脑部,堵塞血管,造成缺血性脑中风。可以说,房颤与左心耳血栓是两颗潜伏在体内的“炸弹”,随时可能给身体带来毁灭性打击。
幸运的是,医学为这对“隐患搭档”找到了有效的防线。抗凝药物治疗是目前预防血栓形成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口服抗凝药物,能够有效降低血液的凝固性,从源头上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对于确诊为房颤的患者,医生会依据其具体的病情,如年龄、是否患有其他基础疾病、房颤的发作类型等,全面评估其中风风险和出血风险,进而制定个性化的抗凝治疗方案。尽管抗凝治疗对大多数房颤患者有效,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长期口服抗凝药物。
针对这部分人群,现代医学发展出了一种创新的微创介入手术——左心耳封堵术。手术中医生通过穿刺腿部股静脉,将导管送入心脏左心房,再将封堵器准确放置在左心耳入口,永久性地封堵起来,使血液无法进入,从根源上阻断血栓形成。
有人担心封堵左心耳会影响心脏功能,其实大可不必。随着人类进化,左心耳的功能已经逐渐退化,其体积不足左心房的1/10。它曾经储存血液的功能,对于现代人类的心脏生理活动而言,作用已经比较微弱,对身体的整体运转不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
在日常体检中,左心耳并不会被专门检查,只有在心脏超声或CT等影像学检查中,医生才会仔细观察心耳的形态和功能。这也导致了许多人直到出现严重心脏问题时,才意识到这对心脏“小耳朵”的存在及其重要性。定期体检,尤其关注心律和心脏结构的变化,是早期发现隐患的关键。一旦发现心脏存在异常情况,如心律不齐、心脏杂音等,应及时咨询医生,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潜在的心脏疾病,尤其是房颤及与之相关的左心耳问题。
陶文其(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
- 上一页 《两京十五日》开机 首曝概念海报
- 下一页 科创板科创成长层创新药力量发展势能强劲
- 多穿点防感冒?感冒从来不是“冻”出来的!
- 神舟二十一号船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 计划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 (校馆弦歌)穿越时光的对话:在黄大年纪念馆读懂“至诚报国”
- 粤近一周新增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2086例 疫情波动下降
- 应聘群演被要求先交6980元培训费 记者调查短剧群演招募乱象
- 起点:东风航天城 目的地:酒泉航天镇 这条航天路通车啦!
- 冷空气助华南降温 东部和南部海域警惕持续性大风
- 退役军人事务部成功确认8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身份
- 江金权:《建议》共15个部分61条分为三大板块
-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
- 身体这3种小毛病,饿一饿可能就好了
- 京津冀大学生信息安全网络攻防大赛在津落幕 共促区域数字安全发展
-
帮孩子提升肌肉力量,要运动,还要精准补充营养
2015.12.16 -
使用“智驾神器”自己坐副驾睡觉?判危险驾驶罪!
2015.12.16 -
事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部发布10条举措
2015.12.16 -
牛奶vs豆浆,到底哪个更营养?更适合你?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