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手机,不妨先立这三条标准
家长求助:家有初中生,孩子天天吵着要手机,说班里同学都有,就他没有,联系不方便。该不该给他手机?怎么给才能避免孩子沉迷,让手机成为有用的工具而不是麻烦?
南京市夏光清德育名师工作室答疑:给孩子手机不是简单买个电子产品,而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决策。处理不当会导致孩子沉迷网络、影响学习、亲子关系紧张;处理得当,则能帮助孩子开阔眼界,辅助其学习。关键在于我们采取什么方式把手机交到孩子手中。什么是给孩子手机的正确方式?以下这三条标准很重要。
标准一:先立规矩,后给手机
在把手机交到孩子手上之前,全家必须坐下来,像签署一份正式协议一样,共同商定使用规则。这份“家庭手机公约”至少要明确以下几点:
使用时间:明确每天或每周可以使用手机的总时长,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如完成作业后、周末。尤其要规定晚上睡觉前手机的存放地点,如客厅,绝不带进卧室。使用范围:哪些手机客户端是允许使用的,哪些是绝对禁止的。游戏可以玩多久?短视频可以刷多久?行为规范:在网络上如何保护自己、尊重他人?不能泄露什么信息?遇到陌生人的信息该怎么办?
让孩子在拥有手机的第一天就明白:拥有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责任。
标准二:家长以身作则,不做双标父母
如果家长自己机不离手,吃饭刷手机、睡觉前看手机,却要求孩子专心致志学习、远离屏幕,这样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一是要设立家庭无手机时间,比如在晚饭桌上,全家人的手机都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专注地享受美食和交谈。或者每周有一个晚上是“家庭活动夜”,大家一起看书、玩游戏,而不是各自对着屏幕。二是要管理好家长自己的手机使用:当你要求孩子不要沉迷手机时,请先审视自己是否也做到了。你的行为,就是孩子最直观的教材。教育最有效的方式是身教而非言传。
标准三:确保情感连接大于网络连接
手机不能替代陪伴。可以观察一下,当孩子沉迷手机时,是否是因为现实生活太过无聊或缺乏陪伴?我们是否用手机“堵”住了孩子寻求互动的嘴?要用现实中的美好抢占孩子的心智,多创造一些不依赖电子设备的家庭快乐,比如户外运动、家庭旅行、一起做一顿大餐、玩桌游。当孩子在现实生活中能获得足够的乐趣、成就感和亲密感时,虚拟世界的吸引力自然会下降。手机应该成为丰富孩子生活的工具,而不应成为填补情感空白的替代品。
给孩子手机,是一次重要的家庭教育实践。用清晰的规则打下基础,用家长的榜样树立威信,再用丰富的生活和温暖的陪伴填充孩子的内心。当对照这三条标准,家长都尽可能做到时,手机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帮孩子看世界的工具,而不是把孩子从我们身边带走的黑洞。最好的管理,是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最好的陪伴,是让孩子愿意放下手机,享受身边的温暖。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 多穿点防感冒?感冒从来不是“冻”出来的!
- 神舟二十一号船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 计划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 (校馆弦歌)穿越时光的对话:在黄大年纪念馆读懂“至诚报国”
- 粤近一周新增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2086例 疫情波动下降
- 应聘群演被要求先交6980元培训费 记者调查短剧群演招募乱象
- 起点:东风航天城 目的地:酒泉航天镇 这条航天路通车啦!
- 冷空气助华南降温 东部和南部海域警惕持续性大风
- 退役军人事务部成功确认8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身份
- 江金权:《建议》共15个部分61条分为三大板块
-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
- 身体这3种小毛病,饿一饿可能就好了
- 京津冀大学生信息安全网络攻防大赛在津落幕 共促区域数字安全发展
-
帮孩子提升肌肉力量,要运动,还要精准补充营养
2015.12.16 -
使用“智驾神器”自己坐副驾睡觉?判危险驾驶罪!
2015.12.16 -
事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部发布10条举措
2015.12.16 -
牛奶vs豆浆,到底哪个更营养?更适合你?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