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贵州德江:“炸龙”庆元宵
中新网贵州德江2月12日电 (周燕玲)贵州省德江县12日晚迎来了元宵“炸龙”狂欢活动,88条龙灯拉开狂欢序幕。
图为贵州德江元宵节“炸龙”活动现场。李润 摄 元宵佳节的夜晚,德江县城化身为“火光与激情”的海洋。舞龙者赤膊上阵,头戴护具,高举龙灯穿梭于街道。沿街居民、商家事先已备好烟花爆竹,只要龙灯出现,便迅速点燃竹竿上的鞭炮和竹筒里的嘘花,向舞龙队伍蜂拥而去,进行密集“轰炸”。火光中,龙灯被炸得“皮开肉绽”,寓意炸去晦气、迎接吉祥。
图为贵州德江元宵节“炸龙”活动现场。李润 摄 德江“炸龙”历史悠久,早在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德江就有了“舞龙求雨”的记载。《思南府志》记载:“安化(今德江)各场镇,均有土王节,间有炸龙者。”2021年,德江“炸龙”习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每年中国农历正月,德江县城各社区的龙灯队就会将竹篾条编成龙头、龙身、龙尾,用皮纸糊面勾画图案,用绳子和木杆将龙头至龙尾串联固定,搭上勾画好的龙衣,等待火龙节的到来。尤其元宵节傍晚的火龙表演场面非常震撼,88条龙灯沿街时而翻滚、时而盘旋、时而跳跃,上演“舞龙”大戏。
“今年舞龙队中‘00后’占比超四成,年轻人用创新技艺为传统注入活力。”德江龙灯协会常务副会长龚光明介绍,“炸龙”不仅是民俗活动,更是土家族文化的象征符号。
图为贵州德江元宵节“炸龙”活动现场。李润 摄 近年来,德江县通过“非遗进校园”项目,将“炸龙”文化融入课程。活动筹备期间,德江还举办了非遗技艺比赛,吸引数百名青少年参与龙灯制作。一位“00后”舞龙队员坦言:“以前觉得‘炸龙’是长辈的事,现在发现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必须扛起传承的责任。”
德江“炸龙”不仅是一场视觉与感官的盛宴,更是民族文化韧性、社群凝聚力的生动体现,吸引上万名游客前来游玩体验。
夜幕下,龙灯翻腾、爆竹震天,这项由群众自发组织、自编自舞、自玩自炸的民俗活动,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韵味备受关注。
为保障活动安全,德江县数千名安保人员,包括党员干部、特警、民兵及医疗团队全程待命。活动还引入数字化管理,通过人流监测系统和应急广播,确保狂欢有序进行,活动结束后,大家闻令而行,及时有序恢复城市交通和卫生。(完)
- 多穿点防感冒?感冒从来不是“冻”出来的!
- 神舟二十一号船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 计划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 (校馆弦歌)穿越时光的对话:在黄大年纪念馆读懂“至诚报国”
- 粤近一周新增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2086例 疫情波动下降
- 应聘群演被要求先交6980元培训费 记者调查短剧群演招募乱象
- 起点:东风航天城 目的地:酒泉航天镇 这条航天路通车啦!
- 冷空气助华南降温 东部和南部海域警惕持续性大风
- 退役军人事务部成功确认8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身份
- 江金权:《建议》共15个部分61条分为三大板块
-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
- 身体这3种小毛病,饿一饿可能就好了
- 京津冀大学生信息安全网络攻防大赛在津落幕 共促区域数字安全发展
-
帮孩子提升肌肉力量,要运动,还要精准补充营养
2015.12.16 -
使用“智驾神器”自己坐副驾睡觉?判危险驾驶罪!
2015.12.16 -
事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部发布10条举措
2015.12.16 -
牛奶vs豆浆,到底哪个更营养?更适合你?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