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ADC药物在粤开出首方 专家:建设全周期健康防线
中新网广州2月15日电 (记者 蔡敏婕)宫颈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重大疾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科肿瘤专科主任张丙忠15日指出,尽管我国宫颈癌防治体系逐步完善,但复发转移患者的治疗仍是临床难点,亟需全社会共同构建从预防到治疗的全周期健康防线。
宫颈癌是唯一病因明确的妇科恶性肿瘤,99.7%的病例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相关。现阶段适龄女性接种率逐年上升,但接种人群覆盖率仍不足30%。
“从病毒感染到癌变通常需要10年至20年,这意味着当前患者多因年轻时未接种疫苗而发病。”张丙忠称。我国宫颈癌发病呈现“双峰”特征:40岁至50岁为第一高峰,60岁至70岁出现第二高峰。随着HPV疫苗免费接种政策在多地推行,预计未来20年至30年发病率将显著下降,但当前存量患者仍需高度关注。
早期宫颈癌通过手术联合放化疗,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然而约30%至50%的局部晚期患者会在5年内复发,一旦发生转移,治疗难度剧增。
去年,宫颈癌ADC(抗体偶联药物)维替索妥尤单抗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用于治疗化疗期间或化疗后疾病发生进展的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投入临床应用并开出首批处方。
张丙忠称,首批处方有一名50多岁的宫颈癌偏晚期患者,在使用多种治疗方式无效之后,尝试使用该款靶向药,目前用了一个疗程,整体情况好转,迹象稳步缓解。
张丙忠表示,现阶段宫颈癌治疗有多种药物治疗方法,包括传统化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药物,其中抗血管生成治疗和免疫治疗仅为辅助治疗手段。
创新疗法为晚期患者打开生命之窗,但预防永远优于治疗。张丙忠提醒,现有治疗手段仍无法替代疫苗接种与定期筛查。数据显示,规范接种HPV疫苗可使宫颈癌发病率降低90%,结合每3年至5年定期筛查,可基本实现宫颈癌可防可控。(完)
- 多穿点防感冒?感冒从来不是“冻”出来的!
- 神舟二十一号船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 计划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 (校馆弦歌)穿越时光的对话:在黄大年纪念馆读懂“至诚报国”
- 粤近一周新增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2086例 疫情波动下降
- 应聘群演被要求先交6980元培训费 记者调查短剧群演招募乱象
- 起点:东风航天城 目的地:酒泉航天镇 这条航天路通车啦!
- 冷空气助华南降温 东部和南部海域警惕持续性大风
- 退役军人事务部成功确认8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身份
- 江金权:《建议》共15个部分61条分为三大板块
-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
- 身体这3种小毛病,饿一饿可能就好了
- 京津冀大学生信息安全网络攻防大赛在津落幕 共促区域数字安全发展
-
帮孩子提升肌肉力量,要运动,还要精准补充营养
2015.12.16 -
使用“智驾神器”自己坐副驾睡觉?判危险驾驶罪!
2015.12.16 -
事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部发布10条举措
2015.12.16 -
牛奶vs豆浆,到底哪个更营养?更适合你?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