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圣狮:数字化“寻·展古村落”助推侨乡文化“出圈”
中新网中山2月16日电 题:中山圣狮:数字化“寻·展古村落”助推侨乡文化“出圈”
作者 张璐
走进古迹遍布的广东中山沙溪镇圣狮村,坐落在惠来街的“阮家旧宅”“圣狮民俗馆”“圣狮村史展览馆”等楼馆内,数字化的“寻·展古村落”展厅吸引着八方来客,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圣狮村建村于南宋,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这里古迹遍布,凤舞盛行,侨胞众多。自晚清以来,旅居海外华侨纷纷携资返乡,建起一栋栋中西合璧的侨房,被形象地称为“西装屋”。
在共青团广东省委实施的“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中,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于2022年组建“筑梦圣狮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与圣狮村签合作,开展数字化“寻·展古村落”项目,助推侨乡文化“出圈”。
阮家旧宅楼高三层半,建于民国时期,由华侨捐资兴建,是当地近代重要史迹的代表性建筑。2015年以来,在圣狮村华侨、归侨的捐助下,阮家旧宅分期修缮,现为圣狮村华侨文化展览馆和圣狮“侨胞之家”。
“阮家旧宅的外立面融合欧洲古典石柱与岭南特色趟栊门,室内保存大量完好的灯影花、木雕屏风等工艺造品,是经典的岭南侨房建筑。”学院环境设计系主任阿丽莎说,这栋大宅是圣狮村与海外侨胞的情感链接,蕴含着丰富的华侨文化。
2025年1月,阿丽莎介绍“寻·展古村落”项目。张璐 摄 阿丽莎称,阮家旧宅留存着很多侨胞资料和侨捐物品,实践队队员进行精细化拍摄和建模,并对侨文化的相片、字画等作了数字化的修复。许多海外侨胞返乡时,不约而同来到这里,通过“数字展厅”,寻找祖辈足迹和家乡记忆。
圣狮村海外侨胞约有4500人,比户籍村民还多。圣狮村村委阮嘉诚说,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沙溪四月八”民间艺术巡游活动时,很多海外侨胞捐资家乡,组团回乡参加表演。其中,观演圣狮凤舞是重头戏。
2024年5月,“沙溪四月八”民间艺术巡游活动现场。刘诗觉 摄 圣狮凤舞诞生于明末清初,是圣狮村村民独创的一种图腾舞蹈。其表演动作呈现觅食、舔羽、展翅、开屏等栩栩如生形态,民间广为流传,被列入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名录。
“我们借助机器扫描和高清图片拍摄等技术,对‘非遗凤舞’的表演细节特征进行全方位记录,运用3D建模技术构建凤凰形象,设计开发凤舞的文创产品。”阿丽莎介绍,实践队精心打造以凤舞为原型的“凤凤”IP和以游客身份出现的“昱昱”IP形象,通过这两个IP人物展开生动有趣的圣狮村研学故事线。
圣狮村至今保留有狮山古海遗迹、圣狮正码头、百岁牌坊和百年华侨捐资团益公会旧址等众多古迹。阮嘉诚说:“圣狮村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次与‘寻·展古村落’团队合作,正是希望通过高校的实力,充分挖掘和利用圣狮宝贵的文化遗产。”
图为百年华侨捐资团益公会旧址。刘诗觉 摄 近年来,实践队通过三维建模、VR全景、数字孪生等技术,将圣狮村历史久远的文物建筑、民俗文化和侨乡文化精准记录和动态呈现。目前,实践队正设计运用AR技术还原历史场景,让游客扫码即可“穿越”时空,沉浸式体验圣狮侨乡文化遗产的魅力。
“在口述史采集、老照片数字化修复过程中,村民们主动分享家族记忆,年轻一代通过短视频传播村落故事,文化认同感在代际间自然传递。”阿丽莎表示,数字化为圣狮古村落文化提供“云端备份”,可视化则通过文旅融合、线上展览等形式,推动侨乡文化遗产走向海外。(完)
- 青年博士的科研路:在深耕中凝练方向 在思辨中突破桎梏
- 第二十七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将在福州举办
- 作风建设重在化风成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有人因此“毁容”!遇到这种虫子千万不能拍
- 从“硒”出发 专家学者聚首河南济源共探硒产业新发展机遇
- 促排卵会造成卵巢早衰?一次取几个卵泡合适?听专家科普
- 今年前4个月两岸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14.7%
- 习言道|新时代的中俄关系更加从容自信、稳定坚韧
- 孩子长大哮喘自然就好了?别信!医生提醒→
- 中国科学院团委举办青年先进典型宣讲活动
- 习近平指出,中俄双方要坚持合作大方向,排除外部干扰,让合作“稳”的基础更坚实、“进”的动能更充足
- “数理+AI+工程”打造未来卓越工程师 上海交大推出首届“笛卡尔班”
-
“把脉会诊”助力智慧田管 “数智”良方夺高产 农业焕发新活力
2015.12.16 -
运动是加速衰老,还是延缓衰老?真相揭开
2015.12.16 -
钙含量是牛奶近8倍的“补钙王者” 吃它这一点要注意
2015.12.16 -
新华图讯丨习近平出席俄罗斯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