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乡村)艺术“盲盒”打开浙南侨村发展新图景
中新社温州2月22日电 题:(走进中国乡村)艺术“盲盒”打开浙南侨村发展新图景
作者 周健
“这里的屋子就像一个个‘盲盒’,漫画、摄影、瓷器、扎染……你会好奇下一间屋子里能‘开’出怎样的艺术‘惊喜’。”近日,在浙江温州鹿城樟里村,游客陈菲如受访时说。
樟里村有1600多名侨胞侨眷,受地理位置和人员结构影响,该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如今,这里成了艺术的“引力场”,文艺元素俯拾皆是,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蜕变的背后,是“艺术乡建”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樟里村开展环境整治,对侨胞侨眷们的闲置民居进行租金标准划定。随后,以“有意思”为进驻条件之一,村庄迎来了一批批充满想法的艺术家,冒出了一个个与“美”相关的新业态。
步入村子,一面墙上的艺术字“起风了”格外引人注目。这是艺术家朱馏春的设计,每至春夏两季,“起风了”的四周便布满绿意盎然的爬山虎,引来众多游客拍照打卡。

2016年,朱馏春来到樟里村创建了“菜菜头动漫艺术中心”,并将屋前的一大片田野改造成展览场地。“作品或挂在枝丫上,或摆在土堆旁,别有一番风味,每年能吸引上万人前来参观。”他表示,“田园风光与自己充满‘乡愁’特色的作品不谋而合,而浓厚的华侨文化,又给创作带来了国际视野。”
手作坊“柴苍里”的主理人陈丽方则深耕植物染工艺。樟里村空气清新、光照充足,晾晒着的印染艺术品随风舞动,成为村里动态的画卷。
对陈丽方来说,樟里村不仅是优质的创作地,更是充满温情的生活地。“手作坊的屋主是一名高龄侨眷,此前也住在老屋里。我顺便照看一下老人,他则有时送蔬菜,有时请吃饭。我们互帮互助,像是朋友一样。”

艺术家涌进的同时,樟里村也不断“走出去”。画家戴卉卉运用多种绘画手法,将乡村美景“复刻”在纸上后于各地展出;摄影师罗曼·梅森伯格(Roman Meisenberg)则用镜头定格悠闲自在的乡村生活,并分享在网络媒体上……“村子里的人、景、物,能给我带来无穷的创作灵感,我也希望将这里的‘美’告诉给全世界。”罗曼·梅森伯格说。
而随着艺术氛围愈加浓厚,村民们从追问“啥是艺术”,变为主动交流乃至共同参与创作。他们建起创意民宿、咖啡馆等文旅配套设施,创造出更多的“惊喜”。樟里村书记、侨胞包爱通表示,艺术成“酵母”,樟里村已然烘焙出了乡村振兴的“新风味”。(完)
- 青年博士的科研路:在深耕中凝练方向 在思辨中突破桎梏
- 第二十七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将在福州举办
- 作风建设重在化风成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有人因此“毁容”!遇到这种虫子千万不能拍
- 从“硒”出发 专家学者聚首河南济源共探硒产业新发展机遇
- 促排卵会造成卵巢早衰?一次取几个卵泡合适?听专家科普
- 今年前4个月两岸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14.7%
- 习言道|新时代的中俄关系更加从容自信、稳定坚韧
- 孩子长大哮喘自然就好了?别信!医生提醒→
- 中国科学院团委举办青年先进典型宣讲活动
- 习近平指出,中俄双方要坚持合作大方向,排除外部干扰,让合作“稳”的基础更坚实、“进”的动能更充足
- “数理+AI+工程”打造未来卓越工程师 上海交大推出首届“笛卡尔班”
-
“把脉会诊”助力智慧田管 “数智”良方夺高产 农业焕发新活力
2015.12.16 -
运动是加速衰老,还是延缓衰老?真相揭开
2015.12.16 -
钙含量是牛奶近8倍的“补钙王者” 吃它这一点要注意
2015.12.16 -
新华图讯丨习近平出席俄罗斯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