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秒睡”是病 患者需终生管理
中新网上海3月21日电 (记者 陈静)上一秒还在说话、走路、吃饭,下一秒却突然陷入沉睡;情绪激动时全身瘫软,甚至被误认为“装病”……这不是电影情节,而是发作性睡病患者的真实日常。
上海冬雷脑科医院神经内科张雯丽医生21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发作性睡病是一种以睡眠-觉醒周期紊乱为核心的神经系统疾病。对于患者而言,“秒睡”成为身体的强制指令,而患者不仅要对抗病痛,还要承受社会的误解与偏见。
“你就是懒”“站着都能睡,太夸张了”……这些误解让许多患者陷入自责与孤立。事实上,发作性睡病患者的睡眠需求与意志力无关,而是神经系统的异常反应。张雯丽医生强调:“这不是性格缺陷,而是大脑中调控觉醒和睡眠系统异常所致。”她介绍,在中国,发作性睡病患者发病高峰年龄普遍低于10岁,且男性患者比例约为女性的两倍。
张雯丽医生为患者检查。(彭倩 摄) “日间过度嗜睡、猝倒发作、睡眠幻觉与麻痹、夜间睡眠碎片化都是发作性睡病的核心典型症状。患者常合并肥胖、性早熟、焦虑抑郁、认知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张雯丽解释,即使夜间睡眠充足,患者白天仍频繁陷入不可抗拒的短暂睡眠;情绪激动时患者的肌肉会突然失控,轻则眼睑下垂,重则全身瘫软;夜间睡眠时,患者频繁觉醒导致睡眠质量严重下降。
这位专家分享了一个病例,16岁的朱强(化名)已在“困意”中挣扎了6年:白天频繁陷入睡眠、情绪波动时肢体发软、夜间频繁惊醒伴随“鬼压床”般的麻痹感……这些症状让他成绩下滑、体重激增,甚至时有意识不清、肢体抽搐、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出现。近日,通过多导睡眠监测和多次小睡测试,他被确诊为“发作性睡病”。
张雯丽医生告诉记者,确诊发作性睡病需多维度证据支撑。除了多导睡眠监测(记录夜间睡眠脑电、呼吸、肢体动作等指标)和多次小睡潜伏期测试(评估日间入睡速度和睡眠结构),脑脊液中下丘脑分泌素、食欲素水平检测、HLA基因筛查及脑影像学检查均为关键诊断手段。
发作性睡病患者如何治疗?“目前,发作性睡病尚无根治方法,但规范治疗,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张雯丽医生说,患者需要终生管理。
“患者需终身避免驾驶、高空作业等高危活动。”张雯丽提醒,社会支持同样关键,“家人的理解、学校的合理作息安排,能帮助患者重建生活信心”。
专家呼吁,公众需以科学视角看待发作性睡病患者群体。学校可为患者提供弹性作息,企业需避免将其安排至高危岗位,医疗机构应加强基层医生培训助力实现早诊早治。(完)
- 青年博士的科研路:在深耕中凝练方向 在思辨中突破桎梏
- 第二十七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将在福州举办
- 作风建设重在化风成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有人因此“毁容”!遇到这种虫子千万不能拍
- 从“硒”出发 专家学者聚首河南济源共探硒产业新发展机遇
- 促排卵会造成卵巢早衰?一次取几个卵泡合适?听专家科普
- 今年前4个月两岸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14.7%
- 习言道|新时代的中俄关系更加从容自信、稳定坚韧
- 孩子长大哮喘自然就好了?别信!医生提醒→
- 中国科学院团委举办青年先进典型宣讲活动
- 习近平指出,中俄双方要坚持合作大方向,排除外部干扰,让合作“稳”的基础更坚实、“进”的动能更充足
- “数理+AI+工程”打造未来卓越工程师 上海交大推出首届“笛卡尔班”
-
“把脉会诊”助力智慧田管 “数智”良方夺高产 农业焕发新活力
2015.12.16 -
运动是加速衰老,还是延缓衰老?真相揭开
2015.12.16 -
钙含量是牛奶近8倍的“补钙王者” 吃它这一点要注意
2015.12.16 -
新华图讯丨习近平出席俄罗斯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