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情绪易波动?专家:规律时间入睡 与亲友交流避免生闷气
中新网广州3月19日电 (记者 蔡敏婕)春天情绪易波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科主任、睡眠医学中心主任陆正齐18日称,春天情绪波动确实是一个常见的现象,这与多种因素有关,可以保持规律作息时间,这有助于稳定生物钟,减少情绪波动,还可以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等也可以促进体内内啡肽的分泌,帮助缓解压力。
陆正齐称,首先,春分时令前后,太阳开始由直射南半球逐渐转移到直射赤道,白昼与黑夜等长,此时阳气渐升,阴气渐退,进入万物复苏的季节,人体也出现新陈代谢加快。如果身体适应不良,也可能引发疲劳、困倦和情绪的波动。
3月18日,岭南时令与健康座谈会在广州举行。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供图 其次春风后日照时间逐渐延长,人体通过视网膜接收光照后,会引起下丘脑特定核团的生物钟的改变,进而睡眠节律发生改变,由冬眠状态转换为苏醒活跃状态,在生物钟的转换阶段,一些情绪不稳的个体中,容易出现情绪起伏,时而莫名烦躁,时而情绪低落。
此外,春季气温变化大,气压、湿度波动频繁,这些气象条件会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尤其是与情绪相关的激素,如五羟色胺和多巴胺的分泌,导致睡眠节律发生改变。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陆正齐表示可以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尤其是固定的睡眠和起床时间,尽量每天保持在规律的时间内入睡(22时至23时),即使在周末也尽量不要打乱作息,这有助于稳定生物钟,减少情绪波动,还可以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也可以促进体内内啡肽的分泌,帮助缓解压力。
他建议,春季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高糖、高盐、高脂的饮食,加重胃肠负担和导致炎症反映,可多吃富含维生素B和不饱和脂肪酸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全谷物、坚果、鱼类等,这些食物有助于维持神经系统的健康,稳定情绪。
此外,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用梳子或双手从头顶向下梳头等放松技巧来缓解焦虑和烦躁情绪,与朋友、家人多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也能有效缓解情绪波动。
春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中阴阳平衡的关键节点,此时人体阳气初升未盛,阴气渐退未消,起居养生当遵循“天人相应”原则实现阴阳调和。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主任李艳称,起居作息应以“与日同行”为原则,建议22时前入睡,晨起6时左右迎接朝阳,既顺应肝经当令的排毒时段,避免耗伤肝血,又借助初升阳气激发体内生机。
遵循“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原则,白天困倦时,可在午时小睡15分钟至30分钟,闭目养神即可。此时节乍暖还寒,需谨记“春捂”古训,穿衣宜分层搭配,重点护住腰腹与下肢,随身携带轻便开衫以应温差突变。
运动养生讲究“生而勿伐”,宜选择太极、八段锦等柔缓功法,或通过踏青、放风筝舒展筋骨,也可做拉伸动作,如瑜伽,舒展胁肋部以缓解春困,要避免剧烈运动。
在情志调节上,李艳称要保持愉悦情绪,春季肝气易郁结,可多听轻快音乐、赏花踏青,与亲友交流,避免生闷气。
而在日常生活习惯上,晨起一杯温水有助于排毒和促进代谢;用木梳从前额向后梳理头皮百下,刺激头部经络,能够醒脑提神;睡前用40℃左右温水泡脚15分钟,加入艾叶或生姜可驱寒助眠。(完)
- 青年博士的科研路:在深耕中凝练方向 在思辨中突破桎梏
- 第二十七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将在福州举办
- 作风建设重在化风成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有人因此“毁容”!遇到这种虫子千万不能拍
- 从“硒”出发 专家学者聚首河南济源共探硒产业新发展机遇
- 促排卵会造成卵巢早衰?一次取几个卵泡合适?听专家科普
- 今年前4个月两岸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14.7%
- 习言道|新时代的中俄关系更加从容自信、稳定坚韧
- 孩子长大哮喘自然就好了?别信!医生提醒→
- 中国科学院团委举办青年先进典型宣讲活动
- 习近平指出,中俄双方要坚持合作大方向,排除外部干扰,让合作“稳”的基础更坚实、“进”的动能更充足
- “数理+AI+工程”打造未来卓越工程师 上海交大推出首届“笛卡尔班”
-
“把脉会诊”助力智慧田管 “数智”良方夺高产 农业焕发新活力
2015.12.16 -
运动是加速衰老,还是延缓衰老?真相揭开
2015.12.16 -
钙含量是牛奶近8倍的“补钙王者” 吃它这一点要注意
2015.12.16 -
新华图讯丨习近平出席俄罗斯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