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上的竹编匠人杨兴成:手中方寸 心中乾坤
中新网成都3月16日电 题:轮椅上的竹编匠人杨兴成:手中方寸 心中乾坤
记者 岳依桐
成都市新都区“香爱·有礼”美丽工坊内,59岁的杨兴成坐在轮椅上,两手快速地一弯一绕,做成竹条形状的pvc复合材料在经纬交织间服帖地组成整齐的菱格纹路。阳光透过窗户斜斜洒在杨兴成灵活却粗糙的手上,他专注地重复动作,一只竹编托特包的雏形逐渐清晰。
从2岁因小儿麻痹症致残,到学习竹编探索谋生之路,再到成为上百名残疾人的师父……杨兴成用50余年光阴,将生命的考验融进竹条的韧劲里,用双手编织出“靠手艺站起来”的自强人生路。
杨兴成正在编制托特包。记者 岳依桐 摄 杨兴成的师傅是他的父亲。最初学习竹编技艺时,他不过是几岁稚童,无所谓喜欢与不喜欢,只是因为“我是残疾人,这门手艺适合坐在轮椅上的我”。竹篾划破手指的疼痛也曾让杨兴成不适,但岁月流转,他对这门技艺的热情却日益增长。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竹编工具的市场逐渐萎缩。“以前竹编主要是做一些生活、农活用具,但后来销量越来越不好。”杨兴成向中新网记者回忆道,“销路不好时,我养过鸡、孵过蛋,但始终放不下这门手艺。”
后来,在新都区、成都市多级残联的帮助下,杨兴成开始转型。他用竹编技艺制作备受年轻人青睐的托特包,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双向奔赴”,既时尚又实用。考虑到耐久度等问题,他还用质感类似的pvc复合材料替代传统竹片。
大约10年前,杨兴成开始带徒弟,将自己的竹编手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其他残疾人。他教过的100多名徒弟中,已有超过30人通过竹编实现增收。“我自己是残疾人,知道他们难在哪儿。”杨兴成的想法很简单,“我就希望更多残疾人都能挣到钱,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
新都区残联专门为杨兴成开设的“杨兴成工作室”就位于“香爱·有礼”美丽工坊内。记者在现场看到,在杨兴成的带领下,多位残疾人正和他一起赶订单,一旁放着已经编好的蓝色、棕色托特包,样式简单却不失时尚。
杨兴成(右)正在指导徒弟。记者 岳依桐 摄 “这里一定要拉紧,多拉几次都行,不然编出来整体造型会比较松垮。”杨兴成手中动作不停,但仍不忘关注徒弟们的进度。“平均编一个包需要3个多小时,我每天基本要编3、4个。”他说。
忙碌背后是订单量的增长。据了解,去年“杨兴成工作室”共卖出3000多个纯手工编织托特包,销售额达到30万元。随着线上线下订单日益变多,杨兴成和工作室成员时常一起研究新的款式、配色。如今的杨兴成对搭配多有研究,比如深棕色最百搭,浅色更适合春天,蓝色会比较挑衣服,“竹编是门老手艺,但设计不能老。”他笑道。
平日里,行动不便的杨兴成还积极参加各类活动:走进校园、社区科普竹编技艺,集市摆摊宣传产品……“我没想过退休,就一直编到编不动为止。”他干劲十足地说,以后计划开发更多样式的竹编包,还要开拓更多产品类型。
50多年来,竹编从杨兴成的手中方寸变为心中乾坤。“但现在会这种传统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了,能耐下心来学的人更少。”杨兴成始终挂念传统技艺的传承,不仅自己坚持教学,也鼓励出师的徒弟们收徒,“只要别人找上门来让我教,我就教。”这位竹编匠人坚定地说。(完)
- 青年博士的科研路:在深耕中凝练方向 在思辨中突破桎梏
- 第二十七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将在福州举办
- 作风建设重在化风成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有人因此“毁容”!遇到这种虫子千万不能拍
- 从“硒”出发 专家学者聚首河南济源共探硒产业新发展机遇
- 促排卵会造成卵巢早衰?一次取几个卵泡合适?听专家科普
- 今年前4个月两岸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14.7%
- 习言道|新时代的中俄关系更加从容自信、稳定坚韧
- 孩子长大哮喘自然就好了?别信!医生提醒→
- 中国科学院团委举办青年先进典型宣讲活动
- 习近平指出,中俄双方要坚持合作大方向,排除外部干扰,让合作“稳”的基础更坚实、“进”的动能更充足
- “数理+AI+工程”打造未来卓越工程师 上海交大推出首届“笛卡尔班”
-
“把脉会诊”助力智慧田管 “数智”良方夺高产 农业焕发新活力
2015.12.16 -
运动是加速衰老,还是延缓衰老?真相揭开
2015.12.16 -
钙含量是牛奶近8倍的“补钙王者” 吃它这一点要注意
2015.12.16 -
新华图讯丨习近平出席俄罗斯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