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箜篌韵新声
中新社河南新乡2月16日电 题:千年箜篌韵新声
中新社记者 韩章云
在2025年河南卫视春晚舞台上,中国古画里的箜篌乐师“复活”,联袂古希腊里拉琴、非洲科拉琴、苏格兰古竖琴、古印度凤首箜篌等乐器演奏家,共奏一曲《美美与共》,备受好评。
“这是世界‘泛箜篌类乐器’家族一次难得的相聚。”中国音乐学院箜篌专业教师鲁璐为该节目作曲并弹奏中国箜篌。她认为,这次创作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尝试。
箜篌是中国传统弹拨乐器,兴于汉,盛于唐,既是宫廷雅乐的主角,亦曾流行于民间,古石刻、壁画、绘画及诗词作品中多见其身影。“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唐代诗人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中生动描绘箜篌的美妙音色。
时光流转千年,中国古箜篌之音已成绝唱。中国箜篌青年领军人物鲁璐介绍,明末清初,箜篌一度失传。直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音乐工作者着手仿制复原箜篌,现代箜篌得以涅槃重生,并以典雅之姿、空灵之音受到世人喜爱。
鲁璐出生于河南新乡,一座黄河边的城市,这里被认为是古代箜篌的重要发源区域之一。在她看来,箜篌是一种既有中国血统又兼具世界基因的乐器,是音韵之美与文化之美的融合。
“中国古代箜篌分卧箜篌、竖箜篌及凤首箜篌三种形制。其中,卧箜篌起源于黄河流域,竖箜篌和凤首箜篌则经由丝绸之路传入。”鲁璐介绍,箜篌历史传承悠久,至今世界上仍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寻迹箜篌历史或实物,她将这些乐器称为“泛箜篌类乐器”。
“传承箜篌文化,要为其寻根,还要有教育实践。”十多年来,鲁璐团队多次赴新疆寻根丝路箜篌,在新乡创建“久鼎箜篌博物馆”,展示复原仿制、创新转化的箜篌乐器实物,陈列“世界箜篌演变史”等研究资料,在全国各地培养了上千名箜篌师资人才、2000余名“箜篌娃娃”。
如今,箜篌频频出现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等重大国际活动上,均有鲁璐展示箜篌艺术的身影。2024年12月,“国际泛箜篌类乐器非遗保护传承交流会”在新乡举行,来自中国、英国、希腊等8个国家的演奏家携琴而至,箜篌文化在此交融碰撞。
“箜篌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既是古典的,也是现代的。”鲁璐表示,音乐语言诉说着人类情感与命运,箜篌搭建起不同文化交流的桥梁,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完)
- 青年博士的科研路:在深耕中凝练方向 在思辨中突破桎梏
- 第二十七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将在福州举办
- 作风建设重在化风成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有人因此“毁容”!遇到这种虫子千万不能拍
- 从“硒”出发 专家学者聚首河南济源共探硒产业新发展机遇
- 促排卵会造成卵巢早衰?一次取几个卵泡合适?听专家科普
- 今年前4个月两岸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14.7%
- 习言道|新时代的中俄关系更加从容自信、稳定坚韧
- 孩子长大哮喘自然就好了?别信!医生提醒→
- 中国科学院团委举办青年先进典型宣讲活动
- 习近平指出,中俄双方要坚持合作大方向,排除外部干扰,让合作“稳”的基础更坚实、“进”的动能更充足
- “数理+AI+工程”打造未来卓越工程师 上海交大推出首届“笛卡尔班”
-
“把脉会诊”助力智慧田管 “数智”良方夺高产 农业焕发新活力
2015.12.16 -
运动是加速衰老,还是延缓衰老?真相揭开
2015.12.16 -
钙含量是牛奶近8倍的“补钙王者” 吃它这一点要注意
2015.12.16 -
新华图讯丨习近平出席俄罗斯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