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红人网
Time:

您的位置: 首页 >> 猎奇资讯

家族使命(这对美国父子把推广中文当作家族使命)

2025.02.18 来源: 浏览:

(文/杨士龙)出生在美国西部的犹他州并在那里长大的丹·斯蒂芬森,经常和他的中国朋友说他在中国长大。斯蒂芬森曾任经济之桥国际管理咨询公司执行董事,在北京学习、工作长达九年。

“在中国的时光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回忆,我与中国人民产生了深切而意义非凡的情谊。”斯蒂芬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我对创业的所有认知都来自中国。许多美国朋友可能对此感到惊讶,但对我来说,这就是事实。”

在犹他州掀起“中文热”

2000年,年仅23岁的斯蒂芬森随时任美国犹他州参议员的父亲霍华德·斯蒂芬森首次到访中国。霍华德·斯蒂芬森要在北京出席一场由俄罗斯、美国和中国约1000名学生共同参加的会议。

“这段经历让我感触最深的,也是我父亲常常提及的,是我们小组里的美国大学生都不会说中文,但几乎所有参会的中国学生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丹·斯蒂芬森说。

“这种现象真正让父亲开始认真思考其中存在的问题。他感受到了语言能力对与会中国青年的帮助,并让他们在全球市场与劳动力竞争中获得机会。这是一些只会说一种语言的美国年轻人所不具备的。”他表示。

“从那时起,我父亲就成了一名反单一语言主义战士。我觉得如果美中两国人民有更多学习彼此语言、了解彼此历史和文化的机会,那么两国之间的很多问题都能得到解决。”斯蒂芬森说,“如果美中两国对彼此使用的语言、历史或诸如此类的事情有更深的了解,双方在相处中就会减少许多顾虑。”

“因此,我和父亲一直坚持他的事业,始终大力倡导美国人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这对世界未来的和平与繁荣至关重要,两个国家不仅能够相互理解,还能尽可能多地寻求合作。”

2000年,结束北京的会议返回美国后,斯蒂芬森的父亲以犹他州参议员的身份倡导并发起了一项在该州公立学校实施双语沉浸式教学的项目,孩子们可以选择学英语和西班牙语,也可以学英语和汉语,或者英语和其他任何语言中的一种。

多年来,汉语已经成为犹他州学校里仅次于西班牙语的热门语言选择。

“在犹他州,超过3万名学生选择学习西班牙语。超过1.8万名学生正在学习中文,这个数量比美国其他任何一个州都多。”斯蒂芬森说。

据他介绍,在美国50个州中,犹他州的人口只占全国的百分之一,却拥有全国20%到25%的接受双语沉浸式教育的学生。“我相信家长们已经意识到,未来他们的孩子在成长、上大学、进入职场的过程中,掌握中文会为他们带来很多机会。对掌握中英双语的人来说,机会到处都是,这也激发了犹他州对学习中文的需求。”

一开始,一些犹他州政府人员并不看好这个双语沉浸式教学项目,但他们很快就同斯蒂芬森参议员达成了共识,认为学习中文可以成为该州的一项战略资产。

“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2002年,斯蒂芬森再次来到北京。他参加中国和哈佛大学联合举办的交流项目,并申请到了六个月的奖学金。

“到了中国,我发现自己拥有很多机会,也能收获很多与众不同的经历和体验。于是,我重新申请了奖学金,又在清华学习了两年。”斯蒂芬森说。最终,他在北京住了近十年。

对这位参议员的儿子来说,从人口仅4.7万的犹他州德雷珀来到人口约2000万、到处都讲普通话的北京,的确是一次彻底的改变与挑战。

“即使在一所顶尖教授云集的高校学习,即使沉浸在北京的中文环境里,我也很难学懂中文。”斯蒂芬森回忆道。那一刻,他明白了为什么父亲倡导犹他州的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习汉语,并贯穿整个12年学生义务教育。

在清华大学学习“真的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说,“我会永远珍惜我在清华的时光”。这段学习历程也成为斯蒂芬森探索中国历史、了解中国当下、展望中国未来的起点。

“2002年搬到中国时,我的目的更加明确。我想体验中国独特的艺术、音乐、流行文化等,一切有差异的事物我都想尝试。我还要了解那些西方人不了解但真实发生在中国的事儿。跨越大洋的留学经历总能给人很多惊喜。”他说。

“北京,乃至整个中国,都是一个相当现代化的社会。”斯蒂芬森说,“中国人工作努力,有创业精神,他们正着手开拓自己的事业。中国人对西方和其他国家充满新鲜感,总是想尽可能多地了解其他国家的方方面面。”

传承中美民间友好交往

斯蒂芬森说,尽管他的父亲已于2018年从犹他州参议院退休,但“他依然十分活跃”。

“只要有机会,他仍然会飞往全国各地,向各州的立法机构和教育领导人发表演讲,推荐双语沉浸式教学法,还会特别强调学习中文的价值和好处。”斯蒂芬森说。

如今,把犹他州的中文教学模式推向全美成为斯蒂芬森家族的使命,他们还将该模式视为增进当今世界上两个最强大国家和经济体间理解与合作的重要手段。

正如他的父亲所说,斯蒂芬森是“每个美国公立学校学生都应学习汉语的典型例证”,他一直致力于传播家族的思想,并帮助美中两国强化人文交流基础。

2014年,斯蒂芬森和他的中国商业伙伴成立了经济之桥国际管理咨询公司。他和他的双语助手们一同提供战略咨询和顾问服务,促进中美之间的商业和文化交流。

2015年,斯蒂芬森加入了位于北京的中国画院。该协会旨在促进对中国古代艺术珍品和重要书法作品的保护。

“文化交流让我们明白彼此有多相似,有多少共同之处,”斯蒂芬森说,“探索不同文化,发现合作契机的机会很多。我有幸参与了许多中国同其他国家间的文化交流,看到音乐、艺术和文化如何将那些不会说彼此语言的人联系在一起,我深受震撼。”

斯蒂芬森认为,人文交流,尤其是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是最有价值的。

2020年,斯蒂芬森受邀加入犹他州非营利组织海伦·福斯特·斯诺基金会,担任该基金会董事。海伦·福斯特·斯诺是20世纪30年代最早在延安采访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西方记者之一,她还曾在工合组织工作,在抗日战争期间帮助普通中国公民重振经济。

“海伦·福斯特·斯诺是一位了不起的犹他州女性,20世纪30年代她与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积极合作,真正体现了犹他州的开拓精神。”他说,“2021年,基金会参加了几个庆祝海伦·福斯特·斯诺来华90周年的省级活动。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犹他州人,看到中国人民仍然记得这位来自犹他州郊区的女性在中国人民身处危难时提供的援助,我深受感动。”

“海伦·福斯特·斯诺是普通人在促进国家友好关系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典范。她富有同情心,勤奋,渴望尽自己所能在美中之间架起桥梁。”斯蒂芬森说道,“她是两国人民间的(深切)联系的开拓者。”

“我们要把美中两国人民间的交往和历史纽带继续传承下去,这在两国政府间存在分歧时尤为重要。中美两国人民并非注定要发生冲突,我们能够而且必须为建立对话、促进贸易、为当前美中紧张局势降温做出更多努力。”(参与采写:胡友松)

来源:参考消息网

Tags: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