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红人网
Time:

您的位置: 首页 >> 猎奇资讯

于金文(西周金文释读:宀彗鼎)

2025.02.19 来源: 浏览:


西周金文释读:宀彗鼎

西周金文释读:宀彗鼎

时代:郭沫若、陈梦家、容庚等定在成王时期,马承源丁在康王时期,唐兰、刘启益等定昭王时期。本文从成王说。

出土:据罗振玉《贞松堂集古遗文补遗》谓此二器近出土,见之都肆。

著录:《三代吉金文存》4•18•1—2,《小校经阁金文拓本》3•9•1—2,《贞松堂集古遗文补遗》上12•1—2《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录14,《商周青铜器铭文选》录72,《殷周金文集成》2740、2741等。

形制纹饰:双立耳,三柱足,圆鼎,口饰两道弦纹。

尺寸重量:不详。

收藏:今不知所在。


西周金文释读:宀彗鼎


西周金文释读:宀彗鼎

字数:两件鼎铸有相同的铭文4行35字。

《宀彗鼎》​铭文释文:“隹(唯)王伐东尸(夷),溓公令(命)宀彗眔(暨)史旟曰:'以师氏眔(暨)有司逡或伐貂。'宀彗孚(俘)贝,宀彗用乍(作)食宛公宝尊鼎。”

​注释:

​东夷:《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说文解字》云:“夷,平也。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东夷是三代时期人们对东方之人的称呼。徐旭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一书中,把我国古代部族分为华夏、东夷、苗蛮三大集团。传说东夷族团的祖先有太昊、少昊、皋陶、伯益等。

东夷和夏商周三朝基本上处于敌对状态,传统文献及出土甲骨文金文都记载了夏商周王朝征伐东夷的史实。据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夏帝相“元年,征淮夷。”《左传•昭公四年》记载:“商纣为黎之蒐,东夷叛之。”《左传•昭公十一年》记载:“纣克东夷而陨其身。”

金文如《周公东征鼎》(《殷周金文集成》2739)铭文有“唯周公于征伐东夷、丰伯、簿姑”,记载周公东征的史实。


西周金文释读:宀彗鼎

​溓:《说文解字》云:“从水兼声”,《说文》:“兼,从又持秝。”兼​,有从两禾与与从两矢两个字体。金文《父丙卣》(《殷周金文集成》5208•1、5208•2)有一从弓从两矢之字,释作“弓兼”。后世通行从两禾的兼,而从两矢的兼逐渐废弃。


西周金文释读:宀彗鼎


西周金文释读:宀彗鼎

溓公:人名,史籍无考。据铭文可知是征伐东夷的主要将领之一。溓公,亦见金文《厚趠方鼎》(《殷周金文集成》2730)、《司鼎》(《殷周金文集成》2659)等。


西周金文释读:宀彗鼎


西周金文释读:宀彗鼎

​宀彗:陈秉新认为此铭文与金文“宀䨮”字为一字之异。“宀䨮”字见《伯多父作成姬盨》(《殷周金文集成》4419),下部所从之彗,与本铭下部所从形近。䨮(今作雪)从彗声,故从䨮从彗可通。​宀彗在铭文中用作人名,是本器器主。


西周金文释读:宀彗鼎

眔:读作暨,与也,及也。

史:官职名,有大史、内史、中史、作册内史、作命内史等不同的称呼,主要执掌记录为专业。

旟:铭文从㫃从车从廾,车廾(上车下廾)乃古與字,故铭文是古旟字。旟,是军旗的一种。《说文解字》云:“旟,错革画鸟其上,所以进士众。旟旟,众也。从㫃與声。”旟,在铭文中用作人名。亦见于金文《旟鼎》(《殷周金文集成》2704)、《员卣》(《殷周金文集成》)5387等。


西周金文释读:宀彗鼎


西周金文释读:宀彗鼎

​师氏:职官名,职责是统率师旅,镇守和征伐四方。《周礼》师氏职云:“使其属师四夷之隶,各以其兵服守王之门,且跸。”从金文记载来看,师氏又分为左右。如金文《元年师㫃史簋》(《殷周金文集成》4279)有铭文“王乎乍册尹(克)册命师㫃史曰:备于大左官司丰还左右师氏。”


西周金文释读:宀彗鼎


西周金文释读:宀彗鼎

​有司:官员的泛称。金文《令鼎》(《殷周金文集成》2803)有“王射,有司眔师氏小子合射”。


西周金文释读:宀彗鼎

逡:陈梦家、唐兰、陈秉新等释读作“後”,非也。白川静释作“逡”,应是对的。《说文解字》云:“逡,复也”,《段注》曰“复,往来也”,徐灏注笺:“复训往来。往来即逡巡意。”

或:《说文解字》云:“或,邦也。从囗从戈,以守一。一,地也。域,或又从土。”《段注》:“盖或国在周时为古今字。”

:铭文从从子从又,陈秉新认为是字异体,“子”是叠加声符,“又”是叠加意符。《说文解字》云:“,伤也。”伐,同义复合词,犹言杀伐。

​貂:旧释作“月鸟”(左月右鸟),《一切经音义》以为是古“欢”字,唐兰以为是“脽”字。陈秉新《出土夷族史料辑考》认为这个字从月从貂之初文,是古“貂”字。貂之初文见金文《繇侯鼎》(《殷周金文集成》2457)。貂,铭文用作国族名,即皋陶后偃姓之“繇”。


西周金文释读:宀彗鼎

​食宛:《玉篇•食部》:“​食宛,䭉也,飴和豆也。亦作夗豆(上夗下豆)。”食宛,在铭文中用作人名,应是宀彗的祖先或其父。

Tags: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