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红人网
Time:

您的位置: 首页 >> 猎奇资讯

攻城(今日话题:古代打仗为啥非要攻城,绕过去不行吗?)

2025.02.20 来源: 浏览:

小时候上历史课,我总有个疑问:古代打仗时,有些城池明明难打得要命,为啥进攻方非得死磕到底,不直接绕过去打下一个呢?这不是自找麻烦吗?后来,我大学毕业,带着这个疑问,亲自跑了不少古战场,才恍然大悟——古人虽然科技不发达,但绝对不傻。那些开国皇帝、名将,哪个不是人精?他们非要攻城,总结起来就两个原因:


一、咽喉要地:绕不过去的鬼门关

1. 襄阳城:长江边的“钉子户”
南宋时期,蒙古铁骑横扫天下,却在襄阳城下耗了整整38年!为啥?因为襄阳城太关键了。它位于汉水和唐白河的交汇处,控制着荆襄水道。蒙古人要是绕过襄阳直接去打南宋的都城临安,结果会怎样?襄阳城里的五万守军随时可以切断蒙古大军的粮道,甚至从背后捅刀子。所以,蒙古大将伯颜宁可在这里死磕,也不绕道。最后,他们靠西域工程师造的回回炮,发射90公斤的石头弹丸,才轰塌城墙,拿下襄阳。

今日话题:古代打仗为啥非要攻城,绕过去不行吗?

2. 剑门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三国时期,魏国大将钟会带着十万大军攻打蜀国,结果在剑门关被姜维的三千守军挡得死死的。剑门关两边都是悬崖,中间只有一条窄路,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后来,魏国的邓艾冒险绕道阴平,结果七百里山路险得吓人,士兵裹着毯子从悬崖上滚下去,摔死了三成。要不是刘禅投降,这支孤军早就困死在山里了。这种天险,绕过去比打下来还危险!

今日话题:古代打仗为啥非要攻城,绕过去不行吗?


二、粮仓即命脉:没粮打什么仗?

1. 陈留粮仓:安禄山的“金库”
唐朝安史之乱时,安禄山攻下陈留,一下子抢了三百万石粮食。有了这些粮食,叛军才能横扫中原。古代打仗,粮食就是命根子。秦国名将王翦灭楚前,必须先打下鄢郢粮仓;韩信背水一战,也是因为井陉关里有赵军的粮草。没粮,再厉害的军队也得饿死。

2. 义州仓城:倭寇的噩梦
明朝万历年间,日本入侵朝鲜,始终没能攻下义州仓城。结果,二十万日军在平壤断粮,最后溃败。戚继光说过:“无积粟之城,纵得之亦不能守。”将军要是绕过坚城,就像猛虎进了荒原,再厉害也得饿趴下。


三、绕城成功的案例:刀尖上的舞蹈

历史上也有绕过城池成功的例子,但少之又少,而且风险极大。

1. 李存勖奔袭汴梁:轻骑突袭的经典
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的李存勖带着轻骑兵,绕过梁军重镇杨刘渡,狂奔六百里,直接拿下汴梁。等梁军反应过来,玉玺都已经在李存勖手里了。这一仗的关键在于:李存勖的骑兵轻装上阵,不带辎重,沿途还烧了十二座粮仓,断了梁军的后路。这种操作,简直是刀尖上跳舞。

2. 拖雷借道灭金:蒙古人的“曲线救国”
蒙古灭金时,拖雷(就是郭靖的“好安达”)假装和南宋结盟,实际上从汉中绕道,沿着汉水东进,绕过金军重兵把守的潼关,在钧州三峰山以四万骑兵全歼金军十五万精锐。这一仗打得漂亮,但前提是蒙古人同时猛攻汴京牵制金军,还和南宋达成了密约。要是没有南宋的配合,蒙古骑兵再猛,也得玩完。

今日话题:古代打仗为啥非要攻城,绕过去不行吗?


四、反面教材:绕城失败的教训

徐达北伐:差点重演关羽失荆州
明朝初年,徐达北伐时,面对蒙元大将王保保死守的庆阳城,决定分兵五万继续北上。结果,大同的守军趁机切断了明军的退路。要不是冯胜死守潼关,明军差点全军覆没。这正应了《武经总要》里那句话:“弃坚城而不拔者,必为所噬。”绕城失败,后果很严重。


总结:攻城还是绕城,都是学问

古代打仗,攻城还是绕城,绝不是一拍脑袋决定的。那些死磕城池的统帅,不是不懂变通,而是看透了“一城系全局”的道理;而那些成功绕城的奇袭,也不是靠运气,而是对地形、后勤、时机的精准把握。就像戚继光说的:“善战者,攻城则雷霆万钧,绕道则神鬼莫测。”攻与绕的抉择,就像一把青铜剑——劈砍时刚猛无俦,突刺时灵动如蛇,才能在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下次再看历史书,别再觉得古人死脑筋了。他们攻城,是因为不得不攻;绕城,是因为算准了能赢。战争,从来都是一门艺术。

Tags: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