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红人网
Time:

您的位置: 首页 >> 猎奇资讯

兰妮(寻亲联络人兰妮-难将浮萍插故土)

2025.02.20 来源: 浏览:

见习记者 王 丹

三丫头非常依赖兰妮。她时常把兰妮的肚皮当成柔软的床,摇摇晃晃地爬上去呼噜呼噜地做起了好梦。一旁的兰妮只好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生怕一不小心惊扰了梦中的丫头。

在小孩子的概念里,喜欢就想要拥有。当三丫头看到两个姐姐粘着妈妈时,常常嫉妒地“警告”她们:“这是我的妈妈,不是你们的妈妈。”

温馨的家庭氛围里,三姐妹之间的“争风吃醋”就好像白砂糖之于咖啡,发挥着调味剂般的作用,平静的日子过得不失趣味。

直到三丫头八岁那年,她忽然气愤地责问兰妮:“我是你亲生的,为什么你当年把我丢在福利院?”兰妮的描述是:“她气蒙了,那时候我就想惨了惨了,我说没有丢过你啊,你怎么会认为是我丢了你呢。”

美籍华人兰妮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从中国广东、河南收养了三个女儿,和老大、老二在几个月大时被收养不同,三丫头在她四岁那年才来到兰妮身边。四岁之前的碎片记忆搅乱了生活,三丫头坚定地认为兰妮就是她的亲生妈妈,她十分不明白:那么疼爱自己的人,当年怎么会把自己丢在福利院?

看着三丫头变得叛逆,兰妮决心要帮她找回亲生父母,好向她解释一切。托兰妮帮忙找回中国亲生父母的不只是家里的三个女儿,还有成千上万个被国外家庭收养的孩子。从2003年起,兰妮每天都会收到收养家庭的委托,在兰妮看来,这些焦急而迷惘的孩子像极了无根的浮萍,往返中美的兰妮尝试着“拯救”他们。但即便用尽全力,也未能事事如愿,据兰妮描述,十几年间委托她寻亲的上万个收养家庭,真正找到亲生父母的孩子不过两百人。

尽管如此,这些倔强的孩子仍在坚持,他们相信故土和自己的距离仅在毫米之间,而寻亲成了他们的最高信仰。

被“抛弃”的童年和独特的爱

兰妮今年46岁,在美国定居了二十多年。没去美国前,因工作关系,她接触了大量来中国领养孩子的外国家庭,热心的兰妮带着这些外国人熟悉中国的村庄小镇,也听他们讲述领养的需求,一来二去就熟悉了。等这些外国人带着领养的孩子回国后,双方时常通信,收养家庭的父母常常给兰妮寄孩子的照片,分享孩子在国外的生活。

看着张张照片,兰妮为这些孩子喜,也为他们感到心疼,忽然觉得自己和他们产生了共鸣。

兰妮也被家人“丢弃”过。刚出生的兰妮并不是父母所期待的男婴,在她之前,家里已有了两个姐姐,她的性别让没米下锅的家庭一下子失去了喂养三个“亏本货”的勇气。兰妮被父母送给了小镇上的一对老师,两个姐姐也被送给城里的富裕人家,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姐妹们又回到亲生父母身边。

兰妮记得,在父亲带着大姐回家后,母亲常责怪父亲,“我妈觉得好不容易给女儿找了户好人家,假如我姐留了下来会有比较好的前途”。而长大的兰妮也理解了父母,“无论错对,这就是他们表达爱的方式,你应该知道中国父母做任何事情都是想着不管怎样子女有个好归宿就好了,其他都是次要的”。

受自己父母的极大影响,当兰妮揣摩照片里的孩子为何被抛弃时,她坚定地认为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这些孩子的亲生父母可能是因为家境贫困,想通过“丢弃”的方式许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 如果是身患疾病的孩子,无能为力的亲生父母很可能是想以这种方式救孩子一命……

总之,兰妮和她接触的领养家庭父母一样,都相信当年的“丢弃”必定有难言之隐,他们对各自收养的孩子也如是教育。通过兰妮发布的材料可以看到,被收养的孩子们微笑地对着镜头讲述自己的生活、表达对亲生父母的爱,如果有关自己的视频能幸运地被远在故乡的亲生父母看见,他们希望自己的亲生父母不要愧疚和难过,一定要勇敢地联系自己,因为孩子们从没怀疑过父母对自己的爱。

和收养家庭的缘分,使兰妮觉得收养这些小家伙也挺好。婚后定居国外的兰妮偶尔会飞回国,流动在各大福利院做义工,老大老二之前是被广东的两个福利院收养,老三是她在河南的福利院带回的。

上万寻根家庭中的两百个幸运儿

陪伴了三个女儿二十年左右,兰妮不知是不是因为小时候被“丢弃”的记忆作祟,三丫头十分敏感,且格外重视家庭关系。当她发现兰妮和丈夫吵架不讲话了,她会找姐姐商量,三个人一起把爸爸妈妈关进小屋,不调节好不允许出门。同时,三女儿会把自己做的饭端给生气中的父母,看在女儿的面子上兰妮和丈夫总是能很快和好,“我们一旦吵架,这丫头就特别紧张”。

兰妮决定帮助老三寻亲,很大程度是因为她发现对过往的疑惑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女儿。“八九岁时,她变得十分叛逆,被丢在福利院的记忆常常困扰她,她总想着父母不要她。”

老三的困扰也是千千万万被国外收养的孩子的困扰。因为养父母的教育,他们倒不纠结亲生父母爱不爱自己,他们只是想知道:亲生父母长什么样子?当年丢下自己是出于什么不得已的苦衷?自己的真实年龄是多大?有没有兄弟姐妹?故乡是什么样子,美吗?

在兰妮接触的收养家庭中,寻亲的理由大抵两点:要么是孩子的脑子里藏着十万个为什么,以至于常常在半夜哭闹不止,要么就是孩子生了重病,需要亲生父母的协助,比如有先天性残疾的涛涛,他的养父母希望了解家族里有没有这种遗传病,并且肝脏出问题的涛涛未来的治疗可能需要换血。

向兰妮寻求帮助的有养父母也有已经成年的孩子,兰妮总是欣然接下任务,然后就像帮助三丫头一样帮助着他们。

在兰妮的记录里,三丫头是幸运的。尽管三丫头的出生地和捡拾材料上并不相符,但因为兰妮依稀记得当年福利院院长对她说的话,她凭着记忆打听到三丫头的寄养家庭,然后顺藤摸瓜在一年内找到了她的亲生父母。三丫头的亲生父母向女儿做出了解释,看着女儿情绪逐渐平复,兰妮也如释重负。

绝大部分的孩子并没有三丫头那么走运。兰妮曾印刷了五百份寻人启事在中国的大街小巷到处张贴,联系福利院调取当年的材料,在炎热的夏天一户一户人家询问,四处拜托媒体帮忙报道……但很多时候都做的是无用功。“他们唯一能拿出的捡拾证明,是一个记录着孩子出生日期、捡拾日期和捡拾地点的材料,却有80%的可能性是不真实的。”兰妮给大女儿寻亲的时候就发现,大女儿的收养材料上写她是由两个民政局的人在门口发现的,等到实地探寻时,才知道当年那两个人并没有发现她,只是因为工作的关系所以在收养材料上加了他们的名字,“对于老大,我现在越寻找越糊涂,本来是有线索,却变得没有线索”。

事实上,当所有的信息被推翻后,能够找的就只剩下孩子当年所在的福利院。然而,在兰妮的经验里,让福利院开口是极其困难的事情,她常常无功而返,即便是院里同意说些什么,但在电脑没有普及的年代,信息丢失的风险也异常得高。

以上的程序都走完了,兰妮在今年和前年陪着一名叫甜甜的女孩回国再次寻找。她只能根据甜甜被捡拾当天的随身物品开始推测。“有个华联超市的袋子,我想可能是她看病的医院旁边的超市,然后我就一家家排除,目前找到三家医院在甜甜被捡拾那年旁边有华联超市,我咨询了两家,但是医院都要求提供甜甜和她亲生父母的真实姓名。”顿了顿,兰妮笑起来:“天,我要知道她父母的名字,就不咨询了。”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点。在兰妮的记录里,她帮助过上万的孩子找过故乡,但真正能找到的大约两百人。对于甜甜,兰妮求助了当地的媒体,接下来可能只有被动地等待了,“像是在大海里觅一块小石头”。

他们被斩断的根在哪儿

“我十分肯定这些孩子不会放弃。”兰妮说话很谨慎,对于记不清的,她会用“可能”的字眼描述,很少露出这么笃定的语气。

今年2月28日,兰妮在微博上转载了关于甜甜的视频。画面里不会中文的甜甜和养母将备好的纸片一张张像放映幻灯片一样展示给观众,纸片上用中文写着甜甜的捡拾信息和生活情况。末了,养母举着几张白纸说:在她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想跟您保持联系,并分享她的一切,你们永远是她生命中非常特殊的一部分,我们知道你们非常爱她,当她长大后,会非常想要见到你们。小甜甜全程笑着,快结束的一秒,她对着镜头飞了一个吻。

随着技术和平台的发展,兰妮所帮助的家庭开始尝试各种各样的寻亲方式,而不仅局限在满大街贴上百份寻亲启示,比如开始自制小视频,他们知道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已经融入到中国人的日常,于是这些视频就被放在了这些平台。

除了坚持,和寻亲之路相伴的还有残酷。兰妮说,和无人问津相反,有时一个小孩能陆陆续续引来40多个家庭相认,“一个家庭来了,小孩很开心地和他们去做了DNA,结果出来发现不是,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大起大落,最后发现40个家庭里偏偏没有自己的亲生父母,这对他们来说非常可怕”。

在跨国寻亲的路上,有太多把失望演变成绝望的孩子,因此悲剧每年都会发生。兰妮认识的一个小女孩,一直解不开心中的结,自杀了四次。兰妮说,翻翻新闻报道,每年都会有这样的孩子结束生命。

一个从湖南被卖到广东韶山、后在被国外家庭收养的小孩很认真地问兰妮:“我到底是湖南的还是广东的?”故乡意味着什么?兰妮说这是个十分沉重的话题,她给出的答案是身份认同。“对于这些小孩子来说,虽然在国外的生活和教育都非常好,但其实他们心里是非常苦的,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实际年龄,不知道自己从哪儿来,没有人会像孙悟空一样从石头缝里蹦出来,对不对?每天生活在身边的都是跟自己不同的面孔,虽然是自己的父母、朋友,但在心理上终究不一样,谁也不是无根的浮萍,那他们被斩断的根在哪儿呢?”兰妮打开了话匣子,“很多小孩不自信,他们在想当初亲生父母抛弃自己,是不是因为自己很坏,可能只有把根牢牢地扎下,他们才能心无旁骛地向前生长吧。”

从2014年委托兰妮,大卫至今都还没有找到亲生父母。他的养父母已过世,来不及告诉他有关他的身世,但偏偏小时候的记忆像藤蔓一样紧紧勒着他,他记得自己是湖南人,有一个哥哥,除此之外别无其他。现在,大卫总是孤零零地走在美国街头,一个人吃饭、睡觉、照顾自己,冷不丁的一种绝望就会在心底溢满。

采访最后,兰妮说,希望自己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人,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找到她,她的微博是“2018兰妮”,微信是“LannieGirl”。

Tags: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