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红人网
Time:

您的位置: 首页 >> 猎奇资讯

少林长拳(《拳经》太祖长拳32势(上),实战技击图解,由宋太祖赵匡胤所创)

2025.02.20 来源: 浏览:

宋太祖长拳,古称“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亦称做“太祖拳”,此拳据传是由宋太祖赵匡胤所创。宋太祖乃一代马上皇帝,一条盘龙棍打下赵氏江山300年,其文治武功之强自不待言。然宋太祖毕竟是一代政治家、军事家,而非武术家,是否有此闲心造拳,我们无从考证。但现在的宋太祖拳法,至少在明代之前便已大放异彩了,这确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明代戚继光在其著作《纪效新书》中说:“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势,又有六步拳、猴拳,各势各异,而实大同小异……”由此可知,在明代戚继光之前,便已有宋太祖长拳流传了。而明代著名武术家程冲斗在其《少林棍法阐宗》中说:“古人制艺必立意,吾人资性各有所长,岂可尽废。惟杨家枪、太祖长拳、绵张短打、孙家阳手棍、少林兼枪带棒,乃五家不传。苟能习练精熟,得其心印,余可敝帚弃之矣。”可见宋太祖长拳在明代时极有声誉。

实际上,太祖长拳应源于宋太祖训练士卒的遗法真传,综合士卒在战场上真拼实杀的格斗经验编制成三十二势长拳。宋太祖登基后成为一代帝王,昔日士卒犹觉此拳的珍贵,乃名之为“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



第一式 懒扎衣

诀:

懒扎衣出门架子, 变下势霎步单鞭,

对敌若无胆向先, 空自眼明手便。

《拳经》太祖长拳32势(上),实战技击图解,由宋太祖赵匡胤所创

注:

懒扎衣是古代侠客起手前把长袍别在腰带里准备作战的动作。通常是一手藏于身后收拾好长袍,另一手护住身前准备迎敌的架子。护住身前的手要放在中线上,可以有高中低三个不同的位置摆放。具体摆在什么位置,要看对手准备从什么高度出手。古人讲拳打手后一尺,指的是要注意对手的肘所处的位置。对方的肘开始移动了,进攻的路径就比较好判断。懒扎衣就是准备好,等对方出手,然后自己后发先至,变下势霎步。

下势霎步是从形势上先攻击对方发力之根,常有人说力从脚起。进攻的一方要从步法开始进攻,才能一层层传递到身体的进攻,手的进攻。所以在对方发起进攻、移动步子的瞬间攻击对方的步法,无疑是主动破坏对方攻势的经典。对方步法一乱,或失去平衡,自己则可进而使用单鞭或跌摔等攻击手段。懒扎衣的好处是,一手藏于背后,让对方难以判断你要变成什么动作。而自己既可以保护住自己中线。又可以看清对方的攻击路径。由于是单手出入,更可以配合各种单手的武器使用。

第二式 金鸡独立

诀:

金鸡独立颠起, 装腿横拳相兼。

抢背卧牛双倒, 遭著叫苦连天。

《拳经》太祖长拳32势(上),实战技击图解,由宋太祖赵匡胤所创

注:

这本是化解对方攻击路径后反击的路子。意思是说对方拳头打过来时,我方能捋化对方的攻击路线,走入了对方的攻击死角后,逆向用拳、腿、膝、肘都可以一起向上招呼。抢背抢的是我顺敌背,说的是人手臂外侧偏后的位置。卧牛是一种拳术中压制对方小臂的技术。双倒指的是抢攻不得势,还可以借力顺势用舍身摔法。

第三式 探马手

诀:

探马传自太祖, 诸势可降可变,

进攻退闪弱生强, 接短拳之至善。

《拳经》太祖长拳32势(上),实战技击图解,由宋太祖赵匡胤所创

注:

探马手犹如牵着马去用另一手去探马脖子。用到拳上则是对方打出来后,自己要向斜后撤半步,同时用双手控制对手的小臂和肘关节。这样既避开了对方攻击路线,又给自己制造反击的时机和角度。这个动作其实有变数,可以刚取他力前,柔取他力后,做关节控制破坏对方的攻势和平衡。

第四式 拗单鞭

诀:

拗单鞭黄花紧进, 披挑腿左右难防,

抢步上拳连劈揭, 沉香势推倒太山。

《拳经》太祖长拳32势(上),实战技击图解,由宋太祖赵匡胤所创

注:

拗单鞭其实是一组配合披挂手和挑肘动作的连续动作。但这势的用法当配合走S型的左右抄腿的步法。是以步法破坏对方的下盘,同时用鞭拳攻击。如果在上部斫拳的过程中一劈,对方被连续的进攻逼的抬高肘被动横臂防守。自己则可以顺势一揭其肘,破坏其重心将其制服于地。

第五式 七星拳

诀:

七星拳手足相顾, 挨步逼上下提笼,

饶君手快脚如风, 我自有搅冲劈重。

《拳经》太祖长拳32势(上),实战技击图解,由宋太祖赵匡胤所创

注:

七星拳是指连续变幻角度的快速短拳攻击。拳以步为先,说是拳用法仍重点在脚上。上边打千招万拳尽是虚招,意图是逼对手平衡倾斜。仍然讲究以步法拿人,在对方失去平衡的时候,才是自己真正下致命重手的时机。

第六式 倒骑龙

诀:

倒骑龙诈输佯走, 诱追入遂我回冲,

恁伊力猛硬来攻, 怎当我连珠炮动。

《拳经》太祖长拳32势(上),实战技击图解,由宋太祖赵匡胤所创

注:

这主要是个诱敌的战术。要在对方追赶第一步刚落地,后脚还没跟上的瞬间突然反击。用示弱,撤退的战术引诱对方来追赶自己,也是自己掌握战斗节奏的核心内容。

第七式 悬脚虚

诀:

悬脚虚饵彼轻进, 二换腿决不饶轻,

赶上一掌满天星, 谁敢再来比拼。

《拳经》太祖长拳32势(上),实战技击图解,由宋太祖赵匡胤所创

注:

拳术中往往会放出一只前手或前脚保持在放松的姿态。目的是对方进攻时,自己可以后发先至的反击。这是一种陷阱的战术,只要对方落入陷阱,自己则顺势化解掉对方的攻击路线,并变幻自己的攻击角度给予重击。

第八式 邱刘势

诀:

邱刘势左搬右掌, 劈来脚入步连心,

挪更拳法探马均, 打人一著命尽。

《拳经》太祖长拳32势(上),实战技击图解,由宋太祖赵匡胤所创

注:

这是一个架势。其实指的是前手掌心朝天,指向对方的肘,只要对方攻击随时准备搬肘。后手放于胸前准备在前手化解了对方攻击路线之后,入步逆击。手法与探马手很相似。但探马手重在控制对方小臂,而此势重在用领劲拨偏对方的肘,即可发动攻击。发动这样的攻击需要对时机节拍掌握到与对方合拍的境地。

第九式 下插势

诀:

下插势专降快腿, 得进步搅靠无别,

钩脚锁臂不容离, 上惊下取一跌。

《拳经》太祖长拳32势(上),实战技击图解,由宋太祖赵匡胤所创

注:

这个动作其实是趁人起腿打下阴的。是人家一起腿,自己前手从里向外撩打下阴,同时后手随步法攻击对方的视觉。正经的砸阴斫眼来达到破势的目的,然后再配合顺势的锁腿和关节技摔跌对方。

第十式 埋伏势

诀:

埋伏势窝弓待虎, 犯圈套寸步难移,

就机连发几腿, 他受打必定昏危。

《拳经》太祖长拳32势(上),实战技击图解,由宋太祖赵匡胤所创

注:

这是个古代架子。半跪在地上反身做拉弓的动作。就如同受伤跌倒了一般。是一种示弱战术,只要对方真的扑上来,立刻连发几腿。

第十一式 抛架子

诀:

抛架子抢步披挂, 补上腿那怕他识,

右横左采快如飞, 架一掌不知天地。

《拳经》太祖长拳32势(上),实战技击图解,由宋太祖赵匡胤所创

注:

这是个把自己半身故意暴露给对方的战术。故意放弃了防守的架子,诱对方来攻击,但在对方真的来攻击时,自己要果断的运用步法抢占死角有利位置,使用披挂和腿法保护自己,并入势攻击。是对攻击路线很熟悉的情况下,运用步法避开攻击路线,直接进入攻击状态的战术。

第十二式 拈肘势

诀:

拈肘势防他弄腿, 我截短须认高低,

劈打推压要皆依, 切勿手掌忙急。

《拳经》太祖长拳32势(上),实战技击图解,由宋太祖赵匡胤所创

注:

这个动作譬如左手是拳,右手则立掌贴于左臂肘外。手臂皆要有圆崩之势,是以圆化直的截腿手法。是防守反击的手法之一。



第十三式 一霎步

诀:

一霎步随机应变。左右腿冲敌连珠,

恁伊势固手风雷, 怎当我闪惊巧取。

《拳经》太祖长拳32势(上),实战技击图解,由宋太祖赵匡胤所创

注:

一霎步说的是在对方攻击的瞬间撤步避开对方攻击路线,从侧面的角度突然反击的巧妙方法。

第十四式 擒拿势

诀:

擒拿势封脚套子, 左右压一如四平,

直来拳逢我投活, 恁快腿不得通融。

《拳经》太祖长拳32势(上),实战技击图解,由宋太祖赵匡胤所创

注:

这是另一个陷阱式的战术。上半身是四平的架子用来擒拿对方的直线攻击。下半身确实用寸腿铲足攻击对方的支撑腿。并不是像现在的擒拿一样达到控制的目的,而是讲控制住对方的攻势,用上拿下取的手法破坏对方平衡。

第十五式 井拦势

诀:

井拦四平直进, 剪镰踢膝当头,

滚穿劈靠抹一钩, 铁样将军也走。

《拳经》太祖长拳32势(上),实战技击图解,由宋太祖赵匡胤所创


注:

这是个当对方擒拿我手腕,我用反关节滚肘法,反制其腕,并且用足刀或落膝等腿法攻击其膝盖,并加上靠、转身等发力技术将对方扔出的手法。

第十六式 鬼蹴脚

诀:

鬼蹴脚抢人先著, 补前扫转上红拳,

背弓颠披揭起, 钉心肘靠妙难传。

《拳经》太祖长拳32势(上),实战技击图解,由宋太祖赵匡胤所创

注:

攻击膝盖以下的脚法,配合攻击上三路的拳法。如果主动出击先能将对方的膝盖以下伤害,然后之前所说的舍身抢背、窝弓射虎、金鸡独立中的颠腿、和披挂揭肘的技术就都能配合上。其中化解对方手臂攻击,在其肋下逆击一肘的手法是最狠毒的。可谓一肘钉心。

(未完待续)


本账号内相关文章推荐:

古拳经32势(1-8式)现代解读,古法今用搏击格斗之绝技

古拳经32势(9-16式)现代解读,古法今用搏击格斗之绝技

古拳经32势(17-24式)现代解读,古法今用搏击格斗之绝技

古拳经32势(25-32式)现代解读,古法今用搏击格斗之绝技


(各位爱好者,您们好!本账号将向大家呈现各类搏击、功夫、散打、武术等文字、图片、视频资料以及国内外搏击、散打等赛事新闻、评论。欢迎关注本账号!请点击右上方“关注”!谢谢!

Tags: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