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红人网
Time:

您的位置: 首页 >> 猎奇资讯

黄色啊啊啊啊(体验雷电模拟实验 学生娃直呼:“太神奇了”)

2025.02.20 来源: 浏览:
体验雷电模拟实验 学生娃直呼:“太神奇了”

学生现场体验“雷电模拟实验”。

体验雷电模拟实验 学生娃直呼:“太神奇了”

小朋友们在气象讲解员的引导下,了解了气象观测、天气预报、人工影响天气、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和防御指南等科普知识。

●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治钦 文/图

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2022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早预警、早行动:气象水文气候信息,助力防灾减灾”,旨在提示公众关注预警、做好准备、及时行动,从而拯救生命、减少气象灾害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昨(23)日,记者获悉,目前我市已经形成了“地面观测站+雷达+卫星”的立体化气象观测系统,建有国家级气象观测站7个,国家级自动气象观测站221个,省级自动气象观测站144个,实现了全市所有乡镇全覆盖。

参与互动体验领略气象的神奇

3月23日上午,记者在市气象局看到,市气象局开展了市民开放日活动,准备了精美的宣传书籍,搭建好了科普知识展板,多名气象专家现场为市民解答气象问题,让市民近距离了解气象知识。

当天,市气象局在市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开展了“学习气象知识,迎接世界气象日”活动,来自西华师大附小莲池校区三年级的小朋友和南充一中附属幼儿园的小朋友在气象讲解员的引导下,了解了气象观测、天气预报、人工影响天气、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和防御指南等科普知识,激发了小朋友探求气象科学奥秘的浓厚兴趣。

据悉,市气象科普教育基地于2021年建成,是川东北首个集科技性、趣味性和参与性于一体的气象科普场馆。场馆内有“气象趣味知识一站到底”“雷电模拟实验”“空中翻书”“人工增雨演示系统”“云雾生成模拟系统”等多个互动设施。

“哇,太神奇了。”来自西华师大附小莲池校区三年级七班的张书瑾现场体验了“雷电模拟实验”,当她站在绝缘台上,手握高压静电球时,头发根根竖起,引得同学们阵阵惊呼。

“气象知识太有趣了,回去要多多了解气象知识。”在现场使劲记笔记的文攀博同学说,天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次学到了很多气象知识,增强了防灾减灾意识。

早预警早行动便利市民生活

回顾最近这次强降温天气过程,气象部门的警报就拉响得很早。

3月22日下午,市气象台解除了3月18日发布的强降温、大风预警。这次强降温、大风、降雨天气过程出现在3月19日夜间至3月22日。然而,早在3月14日,市气象台官方微信就已经发出了“从20日左右开始,将有冷空气自北向南影响全市,日平均气温将累计下降10℃至12℃”的消息。3月16日,市气象台又发布了“中期强降温天气趋势预报”。

记者了解到,在不同的气象灾害来临之前,气象部门会提前发布相应的气象预警;根据气象灾害造成的影响不同,气象预警有不同的级别。

“看到气象预警,就提前知道有多冷了。”市民李女士说,上周五她正好要回老家,多亏看了气象预警,准备了厚衣服。

市民周先生说,现在每次气象预警,都能在手机上及时收到提示消息,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我们已经形成了‘地面观测站+雷达+卫星’的立体化气象观测系统。”据市气象局业务科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有国家级气象观测站7个,国家级自动气象观测站221个,省级自动气象观测站144个,实现了全市所有乡镇全覆盖。

据介绍,超级计算机的超强算力,为不断完善数值预报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撑。每一分钟,来自天上地下、全市各地的气象观测数据,源源不断涌进市气象局的数据库,超级计算机根据气象工程师开发的数值预报模型进行计算,从而得出未来天气状况的初步结果,为气象预警提供基础资料。

气象预警信息的及时发布,是“早预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市气象局与电信、移动、联通三大通信运营商建立了暴雨黄色及以上预警的全网发布机制,与自然资源部门联合会商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与水务部门联合会商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与应急管理部门签订应急救援战略合作协议……不断完善“早预警、早行动”部门联动机制,推动各项防灾减灾机制落地落实。

Tags: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