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红人网
Time:

您的位置: 首页 >> 猎奇资讯

秋里(毛主席赞他的名字“秋里”有诗意,他以大老粗自居,后成副国级)

2025.02.20 来源: 浏览:


毛主席赞他的名字“秋里”有诗意,他以大老粗自居,后成副国级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为什么那么迫不及待地地发动全面内战呢?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军的兵力雄厚,相对我军来说,拥有着巨大优势。

当时,国军的总兵力大致为430万人;我军总兵力约为120余万人,双方兵力对比为3.5:1。

另外,国军接收了100多万侵华日军的装备,还拥有美国的大量财政、军事援助;而我军还停留在“小米加步枪”为主的状态下。

所以,蒋介石对战争充满了信心,叫嚣着在三个月内消灭我军。

但是,在战争的头八个月,即1946年7月至1947年2月,我军实行内线作战,经过160余次作战,歼灭国民党军71万余人。而在转入外线作战后的一年,即从1947年7月至1948年7月,双方的兵力对比就发生了重大变化。

即使国军使出了最下流无耻的“拉壮丁”的方式来大力补充军队,其总兵力已由战争开始时的430万人下降到373万人;我军的总兵力则由战争开始时的120万余人发展到195万人。

而到了1949年三大战役后,国军总兵力再降至220万人;而我已增加到400万人。

不难看出,双方兵力的变化是此消彼长。

即我军在消灭敌军的同时,也吸收了大量的俘虏,通过对这些俘虏的教育、转化,让他们调转枪口,光荣地加入了我军。

在世界军事史上,凡是从俘虏组成的兵员,其平均素质都往往比不上部队的原有兵员。

但我人民解放军却是例外。

不管是从国军阵营起义或投诚过来的部队,还是在战场上被迫投降的士兵,又或是被我军缴械俘获的俘虏,只要加入了我军,都能很快地融合到我军部队里,成了对敌人狠、对人民亲的人民子弟兵。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奇迹?

这里面,有一个人不能不说。

他,就是后来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的余秋里将军。

余秋里将军是江西庐陵(今吉安)县人,他是1914年生人,却在1929年参加了江西省吉安县农民暴动,加入了红军,成了个名副其实的“红小鬼”。

1934年7月上旬,在第五次反“围剿”的最后阶段。由于“左”倾错误领导,我军根据地不断缩小,物资缺乏,部队艰于回旋。红六军团奉命转移到湖南创造新苏区。

其实,这时候的中央主力红军已经着手准备长征了。

以红六军团长萧克的话来说,红六军团的这次突围西征,为中央红军长征起到了侦察、探路的先遣队作用。

余秋里时任红六军团政治保卫队队长,跟随部队西征。

红六军团在黔东根据地的印江县木黄与贺龙率领前来接应的红二军团胜利会师后,余秋里改任红二军团六师十八团政治委员。

在接下来的长征中,余秋里失去了一条臂膊。

那是在乌蒙山区的一场对敌恶战中,余秋里为了掩护团长成钧(后来亦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左臂中了敌人的一梭子弹。

由于敌人不断围追堵截,红军每天都要打仗和行军,余秋里根本没有时间顾及伤臂,他用纱布包裹着伤臂,吊在胸前,率部渡过金沙江,一直转战到甘肃徽县。在甘肃徽县,二方面军卫生部长侯政亲自为余秋里实施手术,但解开纱布一看,骨头已经坏死了。最后,不得不用自制小锯将之锯断。

毛主席赞他的名字“秋里”有诗意,他以大老粗自居,后成副国级

后来著述有《长征,一个闻所未闻的故事》的西方记者索尔兹伯里,他听到了余秋里断臂的经历后,敬之如神,赞叹说:“余先生,你是一个真正的军人,可敬可敬!”

抗日战争初期,余秋里任八路军第一二○师干部大队政治委员,后来奉贺老总之命,率领仅有300多人的独立第3支队插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他的部队就发展到了5000余人的规模,成为冀中有名的抗日支队,后来被编为第358旅第8团。这第8团后来又被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第1师第1团。贺老总因此逢人就说:“八年抗战,余秋里打出了个天下第一团。”

解放战争初期,余秋里任西北野战军纵队政治委员,他受文工团演《白毛女》的启发,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引导基层士兵开展诉苦运动。

这个运动对转化降兵、俘虏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余秋里于是认真写了一份新式整军报告,上交彭老总。

彭老总看过后,赞不绝口,又转送毛主席。

毛主席看了余秋里的报告,对身边的几位军委领导和中央书记断言:“此人是个将才,以后必大有可为。”

毛主席还让人把余秋里从前线请到自己的窑洞,听他详细介绍“诉苦三查”的具体搞法。

毛主席从自己的烟盒里抽了一支,递给余秋里,他看见余秋里少了一条手臂,赶紧拿火柴盒想给他点上。

哪知余秋里右手接过火柴盒,动作娴熟地将之夹在左腿,从里面抽出一根火柴,“刷”地划着了火,低头把叼在嘴上的烟点着了。

毛主席有些心疼地问:“左胳膊是在长征路上受的伤?为什么没能保下来呢?”

余秋里心头一热,却装出很随意的样子,说道:“长征天天行军,顾不上。”

坐在毛主席身边的任弼时了解余秋里失臂的全过程,他详细地向毛主席讲述了当年的惨痛经过……

毛主席听后感叹地:“秋里,你是我军的英雄,也是革命的功臣啊!”

主席这轻轻的一声感叹,让意志如钢铁的余秋里再也控制不住眼眶里的泪水,涌了出来。

毛主席拉着他空荡荡的左衣袖,关切地说:“以后一定要多注意身体。”

余秋里在详细讲述新式整军运动的做法时,毛主席听得很认真,在余秋里讲完了,又给余秋里递了一支烟,说:“很好。你们的做法,将使我军无敌于天下。”

在余秋里再次手脚结合地点烟时,毛主席用赞赏的语气自言自语说:“秋里秋里,这个名字很有诗意啊!”

余秋里听了,老老实实地说:“主席,我小时候没有名字,家里人都叫我狗娃子。参加红军时,因为我是在割谷子后的秋天里出生,登记的领导就让我叫余秋里。”

毛主席大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不管怎么样,秋里这名字蛮是好的。”

余秋里抓了抓脑袋,说:“主席,我是大老粗,你说好就好嘛。”

余秋里这不是第一次以大老粗自居,他是觉得自己参加红军前没读过什么书,没文化,终生引为憾事。

在抗日战争的某次会议中,任弼时曾在会上表扬余秋里,说余秋里勤学习,爱思考,已经成为大知识分子了。余秋里急得不得了,蹬地站起来,大声报告说:“任政委,任政委,我是大老粗,正宗的大老粗!”余秋里一本正经的样子,让与会人员忍俊不禁,全都哈哈大笑。

毛主席听取了余秋里的报告后,号召全军推广新式整军运动,这使得敌我双方的兵力对比变化迅速,也大大地加快了解放全中国的进程。

毛主席赞他的名字“秋里”有诗意,他以大老粗自居,后成副国级

新中国成立后,余秋里先是任西南军政大学副政治委员,到了1957年5月,担任了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委员、总后勤部党委第二书记。

1958年2月,毛主席亲自点将,让余秋里接李聚奎的任,走马上任石油工业部部长。

余秋里的人生巅峰是在1975年1月至1982年5月,他担任了国务院副总理,官至副国级。

如此成就,在117名开国中将中,仅余秋里一人而已。

毛主席赞他的名字“秋里”有诗意,他以大老粗自居,后成副国级

余秋里逝世于1999年2月。

他唯一的儿子余浩后来为解放军少将。

余浩的小名叫方方,娶了叶剑英元帅的女儿叶文珊。

余浩和叶文珊的婚姻,既郎才女貌,又门当户对,真可谓神仙眷属,羡煞旁人。

Tags: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