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红人网
Time:

您的位置: 首页 >> 猎奇资讯

在郑州(「我在郑州」文物摄影师王羿:用镜头与文物对话)

2025.02.21 来源: 浏览:

视频加载中...

央广网郑州7月26日消息(记者 夏莎 赵梦阳)在十多年的文物拍摄生涯中,郑州市文物局的文物摄影师王羿曾被偶然发现的建筑匠人留在筑造古塔的砖块上的手印,深深触动,心中感慨万千,“感觉那一瞬间仿佛穿越时空,‘看见’了当时的匠人,好像古今在对话。”至今,王羿都珍藏着这张匠人手印的照片。

「我在郑州」文物摄影师王羿:用镜头与文物对话

王羿拍摄的古塔砖块上建筑匠人留下的手印(央广网发 王羿 摄)

这也许就是文物的魅力,明明与王羿相隔千百年,却让他为“那只手印”感动。而让王羿把文物摄影坚持下来的,除了文物本身带给他的感动和震撼,还有想要展示古都郑州深厚文化底蕴的初心及网友对他拍摄的郑州文物“美图”的喜爱。

「我在郑州」文物摄影师王羿:用镜头与文物对话

王羿在拍摄文物(央广网发 受访者 供图)

“作为文物工作者,我想利用我的特长,用我拍摄的文物图片,告诉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郑州是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古都!”12年前,王羿萌生了“在郑州拍文物”的想法。

「我在郑州」文物摄影师王羿:用镜头与文物对话

王羿在拍摄文物的路上(央广网发 受访者 供图)

「我在郑州」文物摄影师王羿:用镜头与文物对话

王羿镜头下的郑州文物(央广网发 王羿 摄)

从事文物摄影十多年,王羿拍摄郑州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图片上千G。他自己在社交平台设置的话题#我在郑州拍文物#已更新2000多期,分享文物“美图”万余幅,话题阅读量超350万。

「我在郑州」文物摄影师王羿:用镜头与文物对话

王羿在拍摄文物(央广网记者 夏莎 摄)

「我在郑州」文物摄影师王羿:用镜头与文物对话

王羿镜头下的春日古建(央广网发 王羿 摄)

“绿城的春天格外迷人,商城的历史璀璨夺目!”“生活在郑州这么久,平时竟然没发现这么美的地方。”“古建筑总有独特的韵味!”……今年春天,王羿拍摄的《春天的古建有多美》系列图片深受广大网友的喜爱,让生活在绿城的人们看到了郑州的另一面。

「我在郑州」文物摄影师王羿:用镜头与文物对话

王羿镜头下的郑州商都遗址公园(央广网发 王羿 摄)

「我在郑州」文物摄影师王羿:用镜头与文物对话

王羿镜头下的文物(央广网发 王羿 摄)

“摁一下快门很简单,但是拍一张好的照片,确实挺难的。”王羿说,他曾为了拍一幅古建雪景,等了将近一年,因为“合适的雪景可遇不可求”。而拍摄《春天的古建有多美》系列图片时,更是在下雨天、下雪天去郑州文庙、城隍庙“晃悠”了无数次。

「我在郑州」文物摄影师王羿:用镜头与文物对话

王羿镜头下的雪后古建(央广网发 王羿 摄)

「我在郑州」文物摄影师王羿:用镜头与文物对话

王羿镜头下的古建(央广网发 王羿 摄)

“虽然过程很艰辛,但是作品能受到市民的认可和喜爱,我觉得很开心,也很有意义。”王羿笑着说,一张好的照片要经过无限的付出。每次拍照,他都给自己设限,迫使自己去找不同的角度,展现文物之美。

「我在郑州」文物摄影师王羿:用镜头与文物对话

王羿拍摄的星空下的巩义宋陵石像生(央广网发 王羿摄)

「我在郑州」文物摄影师王羿:用镜头与文物对话

王羿拍摄的千年“麦田守护者”——巩义宋陵石像生(央广网发 王羿 摄)

“两年时间,我们几乎拍遍了郑州各县市区比较有代表性的古建筑。”这两年,王羿和他的团队在进行文物夜拍,暂定名《星空下的历史》。他们在凌晨两点到五点左右,拍摄浩瀚星空下的古建筑,呈现人们不曾见过的夜空下的文物。

拍摄夜空下的巩义宋陵时,让王羿感触很深的除了静立千百年的文物,还有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准时亮起的文物安全员巡逻的灯光。

「我在郑州」文物摄影师王羿:用镜头与文物对话

王羿镜头下的文物(央广网发 王羿 摄)

「我在郑州」文物摄影师王羿:用镜头与文物对话

王羿镜头下的巩义宋陵(央广网发 王羿 摄)

“我们拍照可能只是持续一段时间,而他们是一年365天从未间断。还有一些远在深山的文物,更是需要基层文物工作者的守护。”王羿动容地说,他之所以能欣赏和拍到这么多精美的文物,离不开数不清的文物工作者的付出。“如果说我们站在塔尖,那他们就是塔基,是我们的坚强后盾!”

Tags: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