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红人网
Time:

您的位置: 首页 >> 猎奇资讯

应熊(真实的建宁公主:在丈夫吴应熊被杀后,为何后来她没有改嫁?)

2025.02.21 来源: 浏览:

真实的建宁公主:在丈夫吴应熊被杀后,为何后来她没有改嫁?

真实的建宁公主:在丈夫吴应熊被杀后,为何后来她没有改嫁?

世人皆知建宁公主阿吉格的婚姻是一场政治联姻,她13岁就嫁给了吴三桂之子吴应熊。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位满洲公主在丈夫因谋反被处死后,竟然选择独自守寡三十年之久。

按理说,以她的身份地位,即便丈夫不在,也大可以找个门当户对的重新嫁人。毕竟在那个时代,寡妇改嫁并非什么稀罕事。更何况她还是皇帝的亲妹妹,完全可以过上富贵荣华的生活。

可她为何偏偏选择了最艰难的那条路?是对亡夫真情不灭?还是因为那段婚姻背后藏着不为人知的隐情?抑或是有其他不得已的苦衷?

一、从金笼到铁笼:13岁的政治联姻

真实的建宁公主:在丈夫吴应熊被杀后,为何后来她没有改嫁?

顺治十年春日,紫禁城内一片喧嚣。建宁公主阿吉格的大婚之日终于到来,可这位年仅十三岁的小公主,此时正躲在寝殿的角落里抹眼泪。

阿吉格生来就命途多舛。她是皇太极最小的女儿,出生时皇太极已年近五旬。那时的皇太极刚刚统一了蒙古各部,正准备挥师南下,攻打大明。可谁知阿吉格刚满两岁,皇太极就驾崩了。

两年后,阿吉格的生母纯惠皇贵妃也因病去世。一时间,这个年幼的小公主在宫中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所幸她的兄长顺治帝对这个小妹妹极为怜爱,将她养在身边。

那时候的阿吉格整日在御花园里玩耍,宫女们都说她是紫禁城里最无忧无虑的小公主。可这份快乐时光并没有持续太久。

顺治十年初,朝廷突然传出旨意,要将阿吉格下嫁给平西王吴三桂的长子吴应熊。这道圣旨一出,满朝哗然。要知道,满洲贵女下嫁汉人,这在清初还是极为罕见的事。

真实的建宁公主:在丈夫吴应熊被杀后,为何后来她没有改嫁?

孝庄太后当时就提出反对,认为阿吉格年纪尚小,又是皇太极最疼爱的小女儿,怎能轻易许配给一个汉人?可顺治帝却坚持己见。

当时的朝廷正面临着严峻的局势。虽然明朝已经灭亡,但南方依然有不少反清势力蠢蠢欲动。而吴三桂作为降将中实力最强的一个,手握重兵,朝廷对他既倚重又忌惮。

就在前一年,吴三桂刚刚平定了桂林的反清势力,威名更盛。为了笼络这位功高震主的平西王,顺治帝思来想去,决定用这门亲事来稳住吴三桂。

这桩婚事定下后,吴三桂立刻从云南派人送来聘礼。那场面着实壮观:象牙、犀角、珍珠、玛瑙,装满了整整八十八辆大车。光是黄金就有千两之多,更别提那些南方特产的珍贵药材了。

真实的建宁公主:在丈夫吴应熊被杀后,为何后来她没有改嫁?

婚礼当天,阿吉格穿上了崭新的凤冠霞帔。这件嫁衣是孝庄太后亲自督制的,用了整整三个月才绣好。可当她坐上花轿时,却一言不发,宫女们只听见轿帘后传来低低的啜泣声。

从此,这位年幼的满洲公主,就这样离开了生活了十三年的紫禁城,走进了一个全然陌生的世界。这一走,就是二十年。从紫禁城的金笼,到额驸府的铁笼,阿吉格的命运就此改变。

二、二十年婚姻中的真相与谎言

嫁入吴府后,阿吉格很快便掌管起这个显赫家族的内务。表面上看,这位建宁公主的日子过得风光体面。顺治帝特意将崇祯帝岳父周延儒的豪宅赐予他们作为额驸府,府邸内的陈设更是极尽奢华。

每逢初一十五,吴应熊都要陪着建宁公主去太庙祭拜。每到这时,街道两旁总会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他们都说,这位满洲公主出行排场大,比其他公主还要气派几分。

真实的建宁公主:在丈夫吴应熊被杀后,为何后来她没有改嫁?

可府中的下人们却时常看到,吴应熊与建宁公主之间总是隔着一层若有若无的疏离。即便是在家宴上,吴应熊也很少与公主说话,更多时候是在和幕僚们谈论军务。

有一年中秋,吴应熊难得陪建宁公主在后花园赏月。席间,一名侍女端着糕点经过时不慎打翻了茶盏。建宁公主刚要开口,吴应熊却突然变了脸色,厉声呵斥那侍女,还要打发她去浣衣房受罚。

这一幕被路过的老管家看在眼里。他悄悄告诉其他下人,少爷这是借题发挥,找借口避开公主罢了。因为前一刻,公主正要与少爷说起家常。

更有意思的是,每当吴三桂的信使从云南来到京城,吴应熊总会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好几天。府里的人都说,这是在处理军务要事。可那些信使却常常是深更半夜才离开,而且从不经过正门。

据府中老仆回忆,有一次他半夜去打扫书房,无意中发现吴应熊正在烧信。那些信纸上依稀可见"大计"、"时机"之类的字样。见老仆来了,吴应熊立刻将剩下的信件塞进袖中。

真实的建宁公主:在丈夫吴应熊被杀后,为何后来她没有改嫁?

建宁公主虽贵为满洲贵女,但在这个汉人家族中的处境并不如外人想象的那般自在。府里的下人们私下都说,少爷对公主既不亲近也不疏远,就像对待一件精美的摆设。

这二十年间,吴应熊虽然没有纳妾,但与公主之间的互动却越来越少。每逢朝廷派人来探望,他才会刻意表现出恩爱的样子。一位老宫女曾说,少爷这是在演戏给朝廷看。

有趣的是,每当吴三桂的亲信来访,吴应熊都会特意支开建宁公主。他总会找各种理由,让公主去拜访京城里的其他贵妇。而那些来访的亲信,却从不在正厅会客,而是躲在后院的偏房里密谈。

更令人生疑的是,吴应熊时常派人出城,说是去采买日常用品。可那些仆役回来时,马车上却总是空空如也。府里的账房先生曾无意中发现,这些出城的记录都被单独记在一本小册子里。

就这样,在这个表面风光的额驸府里,一场看似圆满的婚姻背后,却处处充满了秘密与谎言。而这一切,都在为后来的惊天巨变埋下伏笔。

真实的建宁公主:在丈夫吴应熊被杀后,为何后来她没有改嫁?

三、意外发现的家中密室

康熙十三年初春的一个雨夜,建宁公主因为一场暴雨意外发现了额驸府中的秘密。那天夜里,一场罕见的大雨导致府中多处漏水。建宁公主带着仆人挨个房间查看,却在书房的地毯下发现了一块与其他地方不同的地砖。

这块地砖看似普通,却在雨水的浸润下显露出与周围不同的纹路。更奇怪的是,当仆人们挪开地毯时,发现这块地砖的缝隙中浸出的水竟然是墨汁的颜色。

在建宁公主的指示下,仆人们小心翼翼地撬开了这块地砖。出乎意料的是,地砖下居然别有洞天——一个精心打造的地下密室展现在众人眼前。密室不大,却布置得十分精致,显然经常有人使用。

真实的建宁公主:在丈夫吴应熊被杀后,为何后来她没有改嫁?

密室中陈设简单,只有一张书案和几个朱漆木箱。在书案上,散落着数十封信件,有些已经发黄,有些却还带着新墨的气息。这些信件大多来自云南,是吴三桂派人送来的密信。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其中一个木箱里,竟然藏着一叠用特殊纸张书写的家书。这些家书的收信人是"淑娘",落款却是吴应熊。书信内容说明,这位淑娘是吴应熊在云南老家的表妹,两人自幼便有婚约,只是后来因为政治联姻作罢。

另一个木箱中则堆满了军事图纸。这些图纸详细记录了清廷在各地的驻军部署,甚至连京城守军的轮换时间表都有。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张标注着"起事部署图"的文件,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地将领的名字。

在密室的角落里,还放着一个小铜匣。打开后,里面是一枚沾血的印章。这枚印章的主人赫然是已故的明朝宗室。据府中年迈的老管家后来透露,这枚印章是当年吴三桂在云南得到的,一直秘密保存。

建宁公主将这些发现一一记在心里,却没有声张。第二天一早,她便让人将密室恢复原状,只在暗处做了记号。此后几个月,她发现吴应熊每隔三五天就会在深夜进入这间密室。有时他会一个人在里面待到天明,有时则会有神秘访客与他密谈。

真实的建宁公主:在丈夫吴应熊被杀后,为何后来她没有改嫁?

这个意外发现的密室,不仅揭开了吴应熊二十年来隐藏的秘密,更预示着一场惊天巨变即将来临。果然,就在同年冬天,吴三桂在云南举起了"反清复明"的大旗。所有的蛛丝马迹,都在这一刻指向了一个可怕的真相。

四、三藩之乱中的生死抉择

康熙十三年十二月的一个清晨,额驸府突然闯进了一队御林军。他们手持圣旨,直奔后院吴应熊的书房。此时的吴应熊正在与几名心腹密谈,见到御林军时,第一反应竟是将手中的信件扔进了火盆。

原来就在前一日,朝廷收到消息,吴三桂在云南公然举兵造反。更令朝廷震怒的是,吴三桂不但打出了"反清复明"的旗号,还散布谣言说康熙帝暗中毒害了顺治帝。

建宁公主闻讯赶到时,正看到吴应熊被五花大绑。那一刻,二十年的夫妻情分,在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吴应熊望着建宁公主,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说出了实情:"公主,臣对不起你,这些年来,一直在骗你。"

真实的建宁公主:在丈夫吴应熊被杀后,为何后来她没有改嫁?

御林军在额驸府搜查了整整三天。他们不但找到了地下密室,还搜出了大量涉及谋反的证据。其中最为致命的,是一份吴应熊亲笔写给吴三桂的密信。信中不但详细记载了京城防务的部署,还约定了起兵的具体时间。

康熙帝得知这些后,立即下令将吴应熊收押入诏狱。与此同时,朝廷也派出大军,开始了对"三藩之乱"的围剿。这一场席卷半个中国的叛乱,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在诏狱中,吴应熊招认了一切。他坦白,早在十年前,吴三桂就开始筹划反叛。而他作为内应,一直在为父亲收集朝廷的军事情报。至于与建宁公主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他们父子俩的一步棋。

建宁公主得知这些后,立即求见康熙帝。她试图为吴应熊求情,说他只是被吴三桂蛊惑。但康熙帝将搜查得到的证据一一展示给她看,其中甚至包括吴应熊亲手绘制的京城守军调度图。

最后的见面是在刑场上。吴应熊被押赴市曹时,建宁公主带着儿子站在人群中。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额驸,如今已是一个待死之人。他只说了一句话:"公主,对不起,这二十年来,我负了你。"

真实的建宁公主:在丈夫吴应熊被杀后,为何后来她没有改嫁?

处决过后,康熙帝下令抄没吴府所有财产。但看在建宁公主的面子上,仍让她继续住在原来的宅院里。府中的仆役们后来回忆说,从那天起,建宁公主再也没有踏进过吴应熊的书房。

三藩之乱持续了整整八年。等到尘埃落定时,吴三桂已经病死,他的孙子吴世璠也自尽身亡。这场震惊天下的叛乱,最终以清军的胜利而告终。而建宁公主,也在这场动荡中,失去了她的丈夫和长子。

五、三十年守寡生涯的真相

吴应熊死后,朝中不乏大臣为建宁公主说媒。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当时的武英殿大学士明珠,他曾向康熙帝提议,让自己的长子迎娶建宁公主。然而建宁公主却一一回绝了这些提亲。

真实的建宁公主:在丈夫吴应熊被杀后,为何后来她没有改嫁?

康熙帝每月都会派太监来探望建宁公主。据这些太监后来回忆,公主府上的陈设始终保持着二十年前的模样,连吴应熊生前常坐的太师椅都一直摆在原处,椅上落满了灰尘,却从未有人擦拭。

康熙十五年,京城发生了一件轰动朝野的事。有人在集市上当众宣称,建宁公主暗中资助吴三桂余党。康熙帝立即派人调查,结果发现这完全是谣言。让人意外的是,建宁公主不但没有追究造谣者的责任,反而让人送去了一些银两,说是帮助这个贫困的人家度过难关。

每年清明,建宁公主都会去城外祭拜吴应熊。虽然朝廷判定吴应熊是叛臣,连坟墓都不允许建造,但她仍然会在荒地上摆上贡品。有一年,康熙帝微服出巡,正好撞见这一幕。兄妹俩隔着御撵相望,却都没有说话。

建宁公主府上的账房先生曾记载,公主每月都会拿出一笔银子,接济那些三藩之乱中丧失亲人的家庭。这件事一直持续了二十多年,直到她去世。而这些受助的家庭,有不少都是当年追随吴三桂的将士的后人。

康熙二十五年,朝廷重修皇家族谱,有大臣提议将建宁公主的婚史从族谱中删除。康熙帝没有同意,他说:"虽然吴应熊是叛臣,但皇姐对朝廷始终忠心耿耿,这段婚史就这样留着吧。"

真实的建宁公主:在丈夫吴应熊被杀后,为何后来她没有改嫁?

晚年的建宁公主很少出门,整日待在府中看书。据说她最爱读的是《太平广记》中关于夫妻情缘的故事。有一次,康熙帝派人送来一批新编的话本,其中有几本写的正是三藩之乱。建宁公主看都没看,就让人将这些书收了起来。

康熙四十三年,已经六十三岁的建宁公主在府中安详离世。整理她的遗物时,人们在她的枕下发现了一封未完成的信。信的开头写着:"应熊,这三十年来......"后面的内容却再也没有写下去。

临终前,建宁公主对身边的老嬷嬷说了最后一句话:"把我的牌位就放在额驸的旁边吧。"这是她三十年来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提到"额驸"二字。

人们后来才明白,建宁公主拒绝改嫁,并非是因为对吴应熊余情未了,而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那个家族最后的体面。她用三十年的时光,诠释了一个时代里女子对"节"字最深刻的理解。

Tags: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