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说(「生活时空」最美的距离,最好的关系)
来源:金华日报-金华新闻网
金华新闻客户端10月20日消息 记者徐莹、吴彰义/文 徐莹/策划/制图

“新来的实习生不理人……”
“现在的年轻人不爱跟人交往,连见面时点头微笑敷衍一下都不屑,好有距离感……”
在人海里漂浮,每个人内心都渴望温暖,却因为害怕受伤,不敢轻易示好,不敢抱团取暖,刻意与这个世界保持着距离。
爱侣、亲人、朋友、同学、同事、熟人、陌生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节点,每一个节点之间的关联都产生社交关系。
关系适度,让人觉得温暖;过于亲密,让人觉得压迫;过于疏离,又让人觉得冷漠……
当代年轻人最想要的社交关系,早就不是“亲密无间”了。与独立自我的上一代和纯朴热忱的上上一代人相比,这一届年轻人更懂得保持距离,更懂得在自己认可的距离里维持着与外界最好的关系。年轻人对社交关系的态度,也影响着身边长辈,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和身边人的距离与关系,尝试打造更舒适、顺滑又妥帖的关系体验。
什么样的距离“刚刚好”?
怎样的关系最“舒适”?
应该是既有相对自由的空间,又有很大的安全感。除了亲密和温暖,更重要的是尊重和分寸感——你可以保持独立时的自由自在,也可以在觉得孤独时适度靠近他人。在这个多元的世界,多一些爱、尊重和理解,才能让彼此的社交关系更舒适。
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5名20~74岁的读者,期待能从他们的人生经验和社交体验中,更直观地厘清和理解关系,然后去打造属于自己的舒适距离、美好关系。

请输入图片描述

—— A ——
“‘游戏’社交
有交流也有边界感”
人物:黄江(化名) 男 20岁
在读硕士研究生的黄江有时候不太能理解父辈们交流感情的方式。“我暑假去北京参加一个考试,我爸妈特地联系他们的朋友,请他们接待、照顾我。”对于这样的安排,他特别不理解。“在手机App上订个酒店不好吗?他们觉得找熟人会比自己订酒店方便、安心。”
“老一辈喜欢说有来有往,但我们这代人觉得没必要这么刻意,怎么舒服怎么来。”黄江说,他的朋友都是凭借某一个爱好聚集在一起的,喜欢弹吉他,喜欢打王者荣耀,喜欢追同一个明星等。
黄江的亲朋好友聚会时,喜欢劝酒,他也理解不了。很多时候,他们这一代人更愿意通过打游戏来消遣和交流感情。即便线下聚会也不爱喝酒、抽烟,就爱聚在一起打游戏、玩剧本杀。“比如说一起玩游戏《我的世界》,我们常常一起合作建造建筑。游戏里的创造有时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一个团体共同协作。”他说,通过这种共同爱好,他和认识、不认识的年轻人集结在一起,不简单满足于一个人的胜利,而是更加善于利用团队的力量去取得更大的成就。“在游戏里我们一起交流,一起努力,很纯粹,没有其他负担。”

请输入图片描述
对于黄江这一代人来说,互联网是水和空气一样的存在。他甚至想过,也许等他老了,不会像现在的老人一样凑在一起跳广场舞,而是和朋友约着打游戏。
黄江的不少同学喜欢玩各种手机游戏,喜欢在支付宝互相偷能量种树。他们觉得,这种形式的交往随心又好玩。“游戏有规则,也有互动。我们之间的交往也是一样:有深入的交流,也很有边界感。”说起与朋友间最好的距离,他这么说。
黄江和朋友聚会,喜欢AA。“请客就有面子,不请客怕别人说自己小气,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他说,无论是一起去玩剧本杀的场地费,还是活动后的聚餐都这样。从活动组织时,朋友就会细心通知预算可能是多少。“记得有一次与培训班大10多岁的同学一起吃饭,他付了钱,我很快就通过微信把自己那一份转账给他,他有些惊异。其实,对我们来说AA支付是理所当然的事。”黄江说,这并不意味着没有人情味,在有同学偶尔粗心钱未带够时,他们也会相互支援,毫不吝啬。可以大方地与室友共享零食,白吃也没关系。大方、坦然、义气,却同样会算清彼此之间的经济账。“这种亲兄弟明算账的交往方式,并不会影响彼此的友情。”

—— B ——
当代年轻人社交礼仪:莫问微博ID
人物:一目(化名) 女 22岁
一目在市区一家媒体上班。工作生活中,她可以爽快地和别人交换微信联系方式,却深藏微一目的微博关注列表里,除了与她爱好相关的博主,只有五六个好朋友。对很多90后、00后来说,不仅得是“朋友”,还得是“好朋友”,才能获得一张微博通行证去彼此关注。
“我们有个说法,叫‘不是最好的朋友,不会知道我的微博ID’。”一目说,他们这一代人的社交礼仪就是“莫问微博ID”,在他们的眼中,朋友圈是门面,微博是后花园。毕竟社交现状如此:门面富丽堂皇,后花园杂草丛生。
打开一目的朋友圈,里面都是工作相关的链接,很少涉及自己的喜怒哀乐。“朋友圈受到诸多限制,比如老师、家人、同事等,有时候发一个朋友圈还得好好斟酌分组,太麻烦。”她说,作为一个“非必要不拓展朋友圈”、有点社恐的人,她的微信通讯录里大多是同学和外卖商家。
微博成了成年人的“秘密花园”,一个只能被很亲密的朋友或陌生人翻看的日记本。一目说,80%的年轻人都是在朋友圈装死,在微博里蹦迪。翻开她微信好友们的朋友圈,你会发现,要么是三天可见,要么就是满屏转发链接,越来越少人会在朋友圈分享喜怒哀乐,记录生活。微博不一样,那些朋友圈中几乎不出现的人,在微博里一天能发10多条。微博里有很多“哈哈哈哈”的转发,记录着她们职场上所受的委屈,生活中正在经历的磨难,甚至深夜也会写下一些晦涩难懂的矫情文字……
一目的微博也记录着自己喜欢的东西和喜怒哀乐。对她来说,好朋友通过微博评论分享心情和喜好,是一种体贴又温馨的互动。
“我喜欢稍微保持一点距离,给彼此留有独处的空间。”一目说,她身边很多年轻人都保持这样的分寸和默契。工作以后,一目和朋友之间的地理距离、生活作息并不在同一个频道,但聊天频率还是蛮高的。一有什么觉得好玩的就会直接微信、微博传达,有时候也没有特定的主题。“比如我看到一个好笑的表情包,就会给她发过去,可能她在忙,我也不会着急,等她空下来回复了再聊。有时候她空了,我却在忙,这个话题可能就戛然而止,但我们都不会觉得突兀。”她说,这样的交往方式对自己、朋友都好,“你愿意说,我就听;不愿意说也没关系,大家求同存异。”
一目和最好的朋友相识已经6年,但她们很少微信聊天超过半小时,她们的审美、喜欢的明星其实都不一样,但因为三观契合,所以相处得很好。“朋友之间相互信任是一种默契。大家都是成年人,很多事情都知道怎么做。”她说,有朋友曾经吐槽生活中遇到黏黏糊糊的人,不堪其扰,她会陪着一起吐槽,而不会说“那个人也有难处要体谅”这种话。“情绪上来了,她需要的就是有人陪她一起发泄一下,至于事后该怎么做,她心里都有数。”

请输入图片描述

—— C ——
偶尔回忆从前车马慢 需要的时候随时在
人物:小颖(化名) 女 37岁
“随着年龄增长,朋友越来越少,社交互动也越来越少。”小颖说,80后已经不再年轻,人生进入而立之年后,生日开始不那么美好,年龄也渐渐成为私人话题,害怕“麻烦朋友”。
小颖在市区一家文化传播公司工作,有两个孩子。生活中,她大部分时间围绕着孩子、工作,属于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我以前在杭州读书,刚毕业那几年回去看看总是很高调,呼朋唤友,大家聚会,很热闹。”现在去杭州,总是偷偷摸摸的,不想别人知道自己去过。
通信越来越便捷,交流反而少了。小颖有时想起以往的日子,怀念“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她家的抽屉里,还保存着大学时期的一些信件。“有时翻开看看就觉得温暖,回忆起年少时的友情,不由得微微一笑。”她说,以前盼望着收到信,也满怀真心地回信,再等下一轮信件,那种等待的滋味,这一代年轻人可能很难体会。手机可以通话、视频,但有些话不再说,有些感情不再表达。
“不是说自己不渴望友情了,只能说对友情的需要变了。”小颖说,身边的朋友也和她一样,不再热衷于朋友遍天下,在需要的时候能找到交心的人就足够。偶尔的一句问候,一份暖心关怀,微信朋友圈里的那些点赞,似乎都在说:“我还记得你,我在关注你。”
小颖和最好的朋友有两三年没见了,但有需要的时候,最信任的还是对方。不记得头靠着头躺在一起聊到深夜的日子过去了多久,但只要有需要,对方就在。“上次我亲戚去朋友所在的城市,我一个电话,她就帮忙招待了。”小颖说,这是两人之间的默契。“不经常聊天,因为大家都忙;遇到困难尽力不吐槽,是因为不想把沉重带给对方。生活不易,给大家空间,多一些美好会更好。”她觉得这是中年人的默契,尽量与朋友分享美好的事情,给忙碌的生活添一点亮色。
以前,小颖很喜欢认识不同的人,做论坛管理员,组织线下聚会,爬山、划船、骑车……活动很丰富,一群同龄人打打闹闹,尤其欢乐。如今,她已经很少结交新朋友,偶尔会抽空和同一个城市的朋友、同事聚餐,聊聊孩子的教育、生活里的琐碎、工作中的奇葩事,然后收拾好心情又开始人生征途。“这样挺好的,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重点,也许等我退休了,又可以和朋友们热闹起来了。”

—— D ——
“有好友可分享美好,有知己能随时‘骚扰’”
人物:如初(化名) 女 51岁
“生于70年代”,在聊天室和BBS时代,这个标签是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那拨人自豪的标榜。虽然被上一代人称为“垮掉的一代”,但中国的70后占尽优势——比上一代人物资充裕,比下一代人生存压力小很多,大学毕业包分配,工作后单位分房子……所以,如初和她的同龄人们拥有令这一届年轻人难以理解的美好社交关系。
上世纪90年代初,在重庆某国企工作的如初打算离职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离开单位前一个月,办公室的姐姐们排班轮流去她宿舍教她做菜,让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如初多少掌握一点基本生存技能。离开单位那天,如初是悄悄走的,怕自己绷不住要哭,也想尽量减少离职带给单位的不良影响。父母退休离开重庆前,每年中秋、春节,都有同事、同学相约去她家看望她父母,她没托过他们,也没谢过他们,因为在那个年代、那个单位里,大家都会这么做。那是个打一个长途电话可能要转接一两小时才能接通的年代,如初和同学、旧同事们最多一年寄一张明信片互相问候。

请输入图片描述
“先后在外企、合资企业工作过,竞争压力大,有了绩效考核和收入差异,同事关系变得微妙,社交的时间和氛围都不如国企。”如初说,也许是时代不同了,也许是地域差异,跟内敛的江浙人打交道没有跟耿直的重庆人打交道那么简单、安全。“所幸,工作之余认识了一些心意相通的朋友,都是灵魂有趣的人。”
“交往中,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和互动频率很重要。我有两个每周见一次的闺蜜,还有两个两三个月一起吃个饭、聊聊天的朋友。”如初工作忙、压力大,但每次跟闺蜜、朋友小聚都很开心,大家分享一些开心事,吐槽一下职场压力和生活中遇到的奇葩事,互赠一些价格不贵却用心挑选而且合对方心意的小礼物。“每次聚会后,负面压力得到释放,带着快乐和美好返回庸常的生活,就会觉得人间值得。”
“那天凌晨2点,重庆一个三四年不曾联系的朋友突然给我微信留言,说一个旧友病逝。我立刻打她电话,两个人聊到天亮,丝毫没有疏离感……”如初说,重庆的旧友和这些年相识的一些外地朋友,平日各忙各的极少联系,甚至连微信朋友圈互相点赞都不必敷衍,但真遇到事,随时都可以互相“骚扰”,立刻得到最有力的安慰和帮助。
2008年,如初贷款买了一套小公寓,心里有点负担。一次跟重庆的闺蜜通话时提及,闺蜜并没接茬,却在挂断电话1分钟后转了30万元到她卡里。如初惊呆了,好友却说“银行贷款利息高,我手里刚好有笔闲钱,你先拿去用。不急着还,我不等钱用。”如初要给闺蜜写个欠条寄过去,闺蜜怒了:“你不拿我当姐妹。”3个月后,如初卖掉那套小公寓,30万元归还闺蜜之前,还转了两次手,帮两位同事“江湖救急”。几番转手,30万元完璧归赵,其间没有借条、没有利息,只有彼此间的信任。
去年8月的一个傍晚,一个五六年不曾联系的发小给如初打电话,一接通就嚎啕大哭:“我爸,走了……”音信杳无的五六年时空,就在电话接通的瞬间轻轻掠过。“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都不会忘记……”此生有几个可以随时“骚扰”的知己,保持着最美的距离和最好的关系,如初说自己实在太幸运。

—— E ——
“微信群里时常见
线下聚会月月有”
人物:孙妍(化名) 女 74岁
“我们那代人思想单纯,无论读书、工作,都想努力取得成绩超越别人,所以同学同事之间难免暗暗较劲,甚至有人为了自己出人头地在背后踩踏别人。当年,我求学和工作中都遇到过一些不愉快的往事……”
上世纪60年代,孙妍从金华卫校毕业,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内地建设,去了贵州的一个兵工厂。尽管孙妍表现优秀,却因家庭出身不好,在学校和工作单位时常受到打压。那样的境况之下,她对来自周边的每一点善意和温暖都铭记、感恩。
孙妍在贵州待了30年,在单位里和一些江浙沪籍贯的同事有些往来,但大家都是读书人,社交都秉承“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则。倒是当地干部群众敬重她的医术医德,经常找她咨询病情,家里大小事也请她帮忙拿主意,她意外地结交了几个贵州朋友。
1998年,孙妍退休回到金华,从前有往来的几个老同事也先后回了老家,当时手机还没普及,彼此偶有书信往来。后来有了QQ、微信,孙妍当年的老同学、贵州的老同事还有贵州的不少朋友、病人想方设法跟她取得了联系。那时她才知道,原来那么多人欣赏她、感念她,特别是一些老病人,在微信中常提及当年她救治他们或家人的旧事,大家的互动越来越多。一些当年为了出人头地伤害过她的同学、同事也想方设法联系上她,真诚地为自己当年的言行致歉。
“一笑泯恩仇。事隔多年,很多不开心的往事就这样淡忘或和解了。年轻时,因为出身不好自卑,也因为小知识分子的清高,我很少跟人密切交往,现在,我微信朋友圈里的各种群可热闹了……”孙妍十分感慨,她有小学、中学、卫校同学群,还有原单位的同事群、几个核心好友的小群、小区业主群、八段锦拳友群……各种群里资讯丰富,活动多多。“很多同事熟人相隔千里、多年不见,但在微信朋友圈里大家天天见,互相点个赞,有苦事乐事视频通话一下,感觉近在身边。”
最近几年,不时有老友、同学、熟人过世,大家越来越珍惜彼此之间的情谊,身在江浙沪的朋友们每年都会相约见面。“金华周边的老同学,每月都有大小聚会。十月天气终于凉下来,这几周我们小学、初中7个要好的同学带着家属,每周都聚会。大家一起去某一家包饺子、做饼,饭后周边走走,拿小时候的趣事、糗事互相开涮,别提多开心了。”孙妍说,每次聚会,大家都会带点自己种的菜或亲手做的粽子、烧卖、饼互赠。“毕竟,我们都是从灾荒年过来的,对食物的记忆和热爱最深刻。年纪越大,越喜欢热闹,大家都想趁着还能行动自如多走走,毕竟这个年纪了,每一次见面都很珍贵。”
本文来自【金华日报-金华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女主播护士装(酸果直播祝白衣天使节日快乐 人气主播穿护士装卖萌)
- 女主播黄鳝21完整在线(央视公布“黄鳝门”事件侦破始末,涉事女主播两个月赚9万)
- 美女主播系(深圳电视台15位美女主持人风采一览,个个高雅、优美、迷人)
- 男朋友看女主播跳舞(女大学生堕落史(七):为男友借网贷误入歧途,粉丝留言没有看够)
- 天佑 女主播跳舞(天佑被永久全网封禁《焦点访谈》给出“实锤”)
- 韩国女主播钟淑先锋(是他们2022年深圳5区“年度教师”揭晓)
- 直播吃东西的女主播(“吃播背后的惊人代价:你知道生鲜女主播小燕的悲惨故事吗?”)
- 韩国女主播蜜罐全套(美女主播刘彦池:和王励勤分手嫁富商,生女被豪宠,38岁依旧美艳)
- 女主播福利合辑第二期(闹大了汽车直播间女主播惊现大尺度内容,网友直呼受不了)
- 女主播舞蹈直播视频(女主播大尺度X感跳舞)
- 美女主播性感丝袜图片大全(美女主播腐团儿,黑丝美腿,尽显身材,高冷御姐)
- bobo美女主播(瓜子脸美女体育主播林梦鸽写真分享)
-
女主播护士装(酸果直播祝白衣天使节日快乐 人气主播穿护士装卖萌)
2015.12.16 -
女主播黄鳝21完整在线(央视公布“黄鳝门”事件侦破始末,涉事女主播两个月赚9万)
2015.12.16 -
美女主播系(深圳电视台15位美女主持人风采一览,个个高雅、优美、迷人)
2015.12.16 -
男朋友看女主播跳舞(女大学生堕落史(七):为男友借网贷误入歧途,粉丝留言没有看够)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