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汽车合资企业在逃:只为生存)

时间:2024-03-12 浏览量:

本文素材来自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符或有违规,请联系我们删除。

起初,没有人关心这场灾难。只有森林火灾、干旱、物种灭绝、城市消失,直到这场灾难与他们所有人紧密相连。 ——出自科幻电影《流浪地球》。

当刘慈欣的同名作品被搬上大银幕时,相信很多人都被这个简单却深入人心的叙事所震惊。正如电影中的这场“没人忧患”一样,当前中国汽车市场的不少合资品牌都在经历着自己的“火灾和干旱”,有的甚至退出了​​中国市场,进入了“黑洞”。 《灭绝与消失》其中,一场科幻与现实交织的连环闹剧,在合资品牌的阵营中上演。


汽车合资企业在逃:只为生存


以上评论并非危言耸听,而是你我正在经历的时代变迁。据乘用车协会统计,今年9月,进入前十名的车企仅有四家合资企业: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和广汽丰田。其余的都是独立汽车公司。如果仔细观察汽车市场销量排名前五的车企,排名前四的都是自主车企,分别是比亚迪、奇瑞、吉利和长安汽车。而昔日销量冠军上汽大众却跌落神坛,仅排名第五。 。与此同时,前十大自主车企9月份销量同比增长两位数,而合资车企普遍出现同比下滑。其中,上汽通用今年迄今已下跌近20%,且多数有可能继续下跌。潜在的。

那么这家汽车合资企业到底怎么了?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合资车企的组建历史以及背后的“疯狂时代”。

曾经是典型的中外合资企业,现在指的是高端企业

中外车企合资模式并非中国市​​场独有。类似的汽车合作模式在全球很多国家都可以找到。在中国市场,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 1978年11月,国家向中国汽车工业发出“可以开展汽车合资经营”的指示。


汽车合资企业在逃:只为生存


北京吉普合资先锋BJC亮相黑豹音乐录影带

据记载,1983年,北京吉普有限公司成立。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公司(BJC)成为中外合资企业。 (北汽集团)、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DCC)和戴姆勒克莱斯勒(中国)。 ) 投资有限公司(DCCL)。这也是中国第一家由中、美、德三国共同管理的汽车合资企业。


汽车合资企业在逃:只为生存


桑塔纳,合资公司的第一代汽车

随后,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大众”)推动合资首款轿车桑塔纳上市,正式开启合资公司“桑塔纳走遍天下无忧”的新篇章。那个时代的重大事件只能在照片中找到。那个时代的记忆只能在照片中找到。 “拿着手机,开着桑塔纳”,成为了这个特殊时代的代表性瞬间。此后的20年里,桑塔纳成为中国街头最受欢迎的汽车,巅峰时期占据了中国汽车市场60%以上的份额。在20世纪90年代,人均月收入还不到500元的时候,一辆20万的桑塔纳并不比今天可怜的保时捷好多少。


汽车合资企业在逃:只为生存


据统计,几十年来,中外汽车合资企业相继成立60多家。其中就有你我熟知的一汽大众,还有仓促退出的东风雷诺。其中一些是成功的。有的品牌成为圣车的先驱,有的则迅速出逃,陷入债务危机。

数十家合资品牌因进入时间不同而命运各异。不过,根据《一品汽车》的观察,大多数合资品牌在中国的发展都令人鼓舞。 2009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第一名必须归功于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和一汽。丰田等合资品牌。

那时的红利没有了,合资很难从奢侈到节俭

如果我们要寻找20世纪80年代至今合资车企命运的转折点,那么2018年无疑是一个转折点。


汽车合资企业在逃:只为生存


2018年,后北线和广本开始告别销售前十名。

今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开始显现疲态。国内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780.9万辆和2808.1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产销分别下降4.2%和2.8%。销量自1990年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下滑。随后,中国乃至全球市场经历了长达三年的放缓期,市场销量在持续下滑的同时不断创新低。当时,合资车企并没有把市场的下跌趋势放在心上。饭后的谈话,只是偶尔的“野火”。


汽车合资企业在逃:只为生存


合资车企销量逐渐下滑

如果说市场崩盘为很多合资汽车企业打开了命运的潘多拉魔盒,那么“放宽外资股比限制”政策则加速了合资汽车企业改革的步伐。

据《一品汽车》报道,在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合资企业的命运开始逆转,合资企业的小众品牌在国内汽车市场加速失宠,走到了市场的边缘。 。最终,铃木、菲亚特、雷诺、DS、讴歌、吉普、三菱等联合品牌相继决定退出。领先阵营中,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均陷入下跌趋势。曾经助推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汽车合资企业突然失去了鼎盛时期。

在谈到合资品牌销量持续下滑的情况时,现代汽车集团一位负责人曾告诉《一品汽车》:“疫情这三年来,我们一直无法更好地了解汽车品牌的需求。”中国市场因信息沟通不畅。现在,现代汽车集团也注意到,中国汽车在智能汽车领域已经脱颖而出,中国汽车市场的智能竞争已经变得相当激烈。 ”


汽车合资企业在逃:只为生存


乍一看符合逻辑,但仔细一看,所谓的信息沟通不通只是片面原因。 《一品汽车》认为,汽车合资企业衰落的背后主要有三个因素:品牌战略定位不平衡、中外股东沟通不畅产生内耗、跟不上新能源转型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在“崩盘”成为合资车企发展主旋律之际,新能源汽车在2018年开启了交付元年。后来,特斯拉在中国重新建厂,助力中国新能源企业加速发展,涌现出百余家新造车企业,勇敢迈入新时代。


汽车合资企业在逃:只为生存


过去四年,当新能源浪潮席卷中国市场时,不少合资车企也试图顺应时代潮流,但由于技术陈旧、布局混乱,未能实现翻身。 。据统计,目前中国市场,韩系、美系、日系品牌均出现大幅下滑。

一度,上汽大众、一汽大众、上汽通用经常垄断汽车市场“前三名”的位置。但这种格局从去年开始发生了变化。如今,合资企业前三名中只剩下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不再进入前五名。反观日系车前十,只有广汽丰田跻身其中。即使在终端销售层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即使大众和丰田的销量没有大幅下滑,但终端折扣明显比过去要大。换句话说,如果不能提供较大的终端折扣,合资银众品牌也难以维持较大的销量。

合资之路的尽头已经到来

在谈及合资品牌的地位时,汽车业内有声音认为:“在国内汽车市场,大多数合资车企都在燃油车上拼尽全力。”不过,据《一品汽车》介绍,在新能源浪潮的推动下,合资阵营燃油车的壕沟已经无法全面防护,合资车企正在寻找下一个窗口。

在绝望的匆忙中,我们看到许多普通品牌走上了自我复苏的道路。一些品牌已经正式宣布出售工厂,也有传言称该品牌的某合资工厂将完全为新造车势力代工。一些合资车企高调官宣。市场主动降价10万元以上,只是为了生存。

而在新能源布局上,各汽车合资企业也在取得长足进展。即便存在目前的问题,作为燃油车时代的王者,合资车企在新能源时代的发力也越来越大。大众与小鹏汽车正式宣布合作,奥迪与上汽联手开发电动汽车,斯特兰蒂斯与零跑汽车洽谈合作,丰田与比亚迪联手,现代集团斥资60亿加速北京现代加速计划改革。透过行业的各种热点话题,我们看到了合资品牌奋起直追、奋勇前进的努力。

汽车合资企业在逃:只为生存


在确定未来战略的同时,合资车企也在终端销售层面继续挣扎。对此,乘用车协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一品汽车》:“9月份,传统燃油汽车综合推广率达到16.3%,不仅远高于年初的12.2%,今年,也达到了近五年来的最高水平。水平。其中,各车系的促销趋势相对不同,联合车企的促销力度相对较强。 9月份达到17.5%,是历史最高水平。”


汽车合资企业在逃:只为生存


《一品汽车》走访各大零售商还发现,合资品牌正在沿着“以价换市”的道路快速前进。上汽通用凯迪拉克2023款CT5(指导价28.97万-36.17万元),限时促销活动预估18.9万元;东风日产轩逸推出500万元冠军版,比原基础车型便宜300万元。万元;上汽通用别克Verano Pro限时优惠5万元,新君威限时优惠3万元。谈及合资品牌官方大幅折扣的出现,崔东树表示:“真金白银的折扣确实提振了品牌销量,但并不是长久之计。”

《一品汽车》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意识到电动汽车的缺点,电动汽车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油汽车之间的激烈竞争仍将持续。目前,燃油汽车具有稳定性高、技术成熟等优点。它们在冬季出行等场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渗透率较高。中国消费者对燃油车的需求依然旺盛,燃油车永远不会那么容易。淘汰了市场。 “按市价”或许可以帮助合资车企饮鸩止渴,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停止内部消耗、保持乘用车生产的高燃油水平以及加快新能源的赶超才是正确的解决方案。

写在最后:

对于合资品牌来说,在燃油车市场的存在是决定其进一步发展的起码支撑,但真正决定品牌高度的,是其在新能源转型战略下的技术实力和产品表现。未来三到五年,我们或许仍会看到合资车企悄然追赶,但也在用“过时”的新能源和智能技术寻找新的曙光。或许在经历了这一波大浪潮的洗礼之后,我们会再次看到合资车企领跑销量榜。

未来,《一品汽车》也将持续关注各大合资品牌的近况,并带来更多后续报道。也欢迎您在评论区留下您对合资车的留言和评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及信息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或暗示任何真实的国家、政治制度、组织、种族或个人。相关数据和理论研究均基于网上资料。上述内容并不意味着本文作者同意文章中的法律、规则、观点和行为以及对相关信息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对因上述或相关事项引起的任何问题不承担任何责任,也不承担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法律责任。若文章内容包含作品内容、版权图片、侵权、谣言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最后,如果您对本次活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