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 科技赋能春耕跑出“加速度”
央视网消息:春回大地,农事渐起。中国各地进入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的关键期,各类新技术、新设备赋能农业生产,助力稳产增收。

在浙江平湖市广陈镇,无人机正在为种粮大户运送肥料,几分钟就能送达田间,一次最多可载重150多斤。在武义县熟溪街道,2000多亩油菜长势正旺,操作员将有机肥装入容器,无人机按预设航线自动进行施肥作业。

无人机操作员殷振刚称:“一天可以给将近300亩的冬油菜进行施肥,效率会是以前人工的几十倍。”
在湖北宜城南洲村一处小麦种植基地,植保机正在北斗导航的指引下在田间穿梭,精准地开展“一喷三防”,助力小麦田间管理。

宜城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别兆清称:“无人驾驶,实现更智能化、机械化,目前春上订单托管20000亩,现在有3000亩已经开始作业。”
春耕春灌期间,山东郓城县为广大农户引入微喷、滴灌等智慧灌溉技术,新技术省工省时,投资成本更低,可节省用水65%、人工50%以上。当地电力部门积极引导农户避峰用电,减少灌溉用电成本。据预计,全年累计节省农业成本约1100万元。

位于甘肃临夏赵官村的农业育苗温室大棚内已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一台台自动化育苗播种机正全速运转,工人们有条不紊地摆盘、覆土、点种、运盘,为春耕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临夏县先锋乡工人斗东霞称:“我们现在主要育辣子苗,我们这个小组每天育苗15万株左右。”
眼下,安徽固镇县120万亩冬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期,当地依托物联网监测、大数据分析、智慧农机调度等数字化手段,实现田管作业效率提升,科技赋能春耕跑出“加速度”。
- 广东首个千万元级林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
- 上市公司看封关:“希望实现‘海南产、东盟用、全球销’”
- 今年前9个月四川动力电池产量达168.1吉瓦时
- 2025年1-9月全国吸收外资5737.5亿元人民币
- 超800家企业参展 第86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开幕
- 中新健康丨为什么爬山不能穿太大的鞋?
- 王文涛:“十五五”时期既重视“中国经济”也重视“中国人经济”
- “政校企”联动打造一站式就业服务 多举措推动学生、企业实现“双向奔赴”
- 韩文秀:“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包括七个方面
- 1-9月中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43615亿元
- 中芬青年创新产业对接活动在京举办 搭建长效化国际平台
- 今年前三季度京津冀地区出口破万亿元 创历史同期新高
-
长城 Hi4 技术体系斩获“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喜报传遍都江堰
2015.12.16 -
AI“爆炸性渗透”大周期:一场文明范式的迁徙
2015.12.16 -
政策显效 市场信心增强:税收数据稳步回升 经济向好态势不断稳固
2015.12.16 -
净水器市场增长明显,阻垢剂真的威胁健康吗?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