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优质华文教育办到侨胞“家门口”
华文教育界共探新路
把优质华文教育办到侨胞“家门口”
海外华校是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国本土之外注册的教育机构,教学对象以华裔青少年为主,办学目标为推广和传承中华语言文化。按照授课时间,全球华校可分为全日制华校和非全日制华校两大类。在世界各地,有许多华侨华人子女在华校接受教育。
不久前,海外华文教育发展大会暨华文教育工作研讨会在浙江省温州瑞安市举行,来自全球35个国家的华文教育从业者济济一堂,围绕如何更好开展华校工作、破解教育教学难题展开交流。
会议现场进行了《海外华校建设优化提升指引》(以下简称《指引》)的路演。
温州大学华侨学院院长包含丽表示,《指引》面向的对象为社区周末制华校,即非全日制的华校。这类华校的课程一般安排在周末、工作日晚上或放学后。华裔学生平时参加住在国教育,周末在华校学习。《指引》从正规化、专业化、信息化标准以及中华文化传播与教学成果考核四个方面为华校优化建设提供了建议。
在正规化方面,《指引》详细给出了海外华校命名注册、场地选址、制度建设等依法办学建议;在专业化方面,《指引》设置了针对教师资格培养、职业道德提升、基础配套建设等方面的标准,提出制定教师培养计划、安排教师回国培训、推广普通话,使用简体字教学等建议;在信息化方面,《指引》针对智慧教室建设、自媒体账号运营、线上线下教学一体化提出了一些可实践的办法;在中华文化传播与教学成果考核方面,《指引》鼓励华校积极参与当地中华文化传播品牌活动与国内华文教育机构组织的各类活动,做好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纽带。
“海外华校的标准化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指引》鼓励海外华校积极融入当地教育体系,‘盘活’、整合中外资源,把优质华文教育办到侨胞‘家门口’。”包含丽说。
会上,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匈牙利、越南、博茨瓦纳等国家的华文学校负责人就海外华文学校发展、数字化转型路径、海外华裔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华文学校管理与招生及如何融入当地社会等内容进行了交流。
北京华文学院教授张江丽表示,华文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华文教师师资的专业化。目前,海外华文教师师资队伍存在断层、专业程度弱、系统性培训不够等挑战。应根据所在国家的国情特点开展对应的专业化培训,增加更多精准化、常态化的教师培训。同时,制定并推广各类华文学校办学标准、教学大纲及华文教师专业能力和华裔学生中文水平测试标准等。
在主题对话环节,多国华文教育工作者展望了新技术应用,探讨人工智能与华文教育的融合前景。
“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个性化教学、语音识别与合成等创新方法,革新了华文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交互的流畅性。多模态教学资源、智能学习软件和机器人的应用,丰富了教育资源,优化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此外,人工智能技术还为学生建立学习画像,优化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澳大利亚华夏文化学院校长林斌说。
西班牙博思语言学校校长潘丽丽表示,人工智能技术显著提升了备课、写教案及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智能教学平台可快速获取资源、设计个性化学习路径,促进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融合,帮助教师分析教学数据,提供即时反馈。“人工智能技术为华文教育带来新机遇,希望大家积极拥抱技术变革,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体验”。
本报记者 林子涵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1月15日 第 06 版)
- 青年博士的科研路:在深耕中凝练方向 在思辨中突破桎梏
- 第二十七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将在福州举办
- 作风建设重在化风成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有人因此“毁容”!遇到这种虫子千万不能拍
- 从“硒”出发 专家学者聚首河南济源共探硒产业新发展机遇
- 促排卵会造成卵巢早衰?一次取几个卵泡合适?听专家科普
- 今年前4个月两岸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14.7%
- 习言道|新时代的中俄关系更加从容自信、稳定坚韧
- 孩子长大哮喘自然就好了?别信!医生提醒→
- 中国科学院团委举办青年先进典型宣讲活动
- 习近平指出,中俄双方要坚持合作大方向,排除外部干扰,让合作“稳”的基础更坚实、“进”的动能更充足
- “数理+AI+工程”打造未来卓越工程师 上海交大推出首届“笛卡尔班”
-
“把脉会诊”助力智慧田管 “数智”良方夺高产 农业焕发新活力
2015.12.16 -
运动是加速衰老,还是延缓衰老?真相揭开
2015.12.16 -
钙含量是牛奶近8倍的“补钙王者” 吃它这一点要注意
2015.12.16 -
新华图讯丨习近平出席俄罗斯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