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未”21年 他们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法治晴空
中新网重庆9月24日电 题:护“未”21年 他们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法治晴空
作者 张旭
在他们的帮助下,涉罪未成年人悬崖勒马、回归社会,有失足少年成为小龙虾养殖大户,有街头小子成为救火英雄,也有罪错少年回归校园考上大学。
他们,是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近年来,他们主要从事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等工作。
图为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与小朋友们互动。刘力 摄 近日,中宣部授予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代表“时代楷模”称号,褒扬他们是“德法相伴、倾情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典范”,号召全社会向他们学习。
“我们办的不仅是案子。”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代表梅玫说,案子背后,更关乎孩子们的人生。
2004年,一起未成年涉罪案件引起了梅玫的关注。15岁少年小刚(化名),在不到一年时间里,抢劫多人多次,涉案金额600余元,一次抢劫的最小金额不足1元。
案件审理当天,小刚站在被告人席上用颤抖的声音说道:“当我父母离开,没人管我的时候,你们在哪里?当我被人欺负,无处求助的时候,你们又在哪里?现在我犯罪了,你们全都来了,来审判我!”
那一刻,整个法庭陷入短暂的沉默。在梅玫看来,这更像是对未成年保护的质问和呼唤。
梅玫说,小刚几乎都是用语言威胁对方交出钱来,而他自己也曾是校园欺凌的受害者。“一诉了之”或“一放了之”都无法解决未成年犯罪的根本问题。
自此,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的发端——重庆市首个“莎姐”青少年维权岗由此诞生。
据介绍,“莎姐”取名源自“莎草”,该草生于贫瘠之地,其根茎入药,可愈疾疗伤。可以说,这个取名饱含着对孩子们的美好期许。
起初,该团队只有7人。他们在办案的间隙,搭建起一间可以倾诉心事的“谈心室”,一条随时守候的“热线”,一个传递心声的“信箱”,逐渐成为“比老师更懂法律,比父母更愿倾听”的存在。
21年春秋流转,当初那株破冰而生的“莎草”,已逐渐蔓延成守护少年的广袤绿茵。
2012年,45个青少年维权岗点亮重庆三级检察院;2015年,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委政法委等8部门共同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志愿活动蓬勃开展,上千名志愿者将法治的种子撒向四方;2023年,“莎姐守未”专项行动全面铺开,学校、家庭、社会、政府、司法、网络“六大保护”力量共同织就护“未”天网……
护“未”的队伍不断壮大,如今,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已有500余人,更有1600余位志愿者、40余个专业社工组织和100多位心理咨询师并肩同行。
其中,梅玫、龚珊、唐焕然、吴波、李非白、孙文静、王莉7人是杰出代表。他们中多人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等称号。
动人的故事亦不断上演。
在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副主任孙文静的影响下,曾混迹街头的小渝(化名)骑着摩托车在2022年重庆山火中运送物资,变身“救火英雄”;在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未成年人检察部副主任李非白持续7年的守护下,因车祸成为孤儿的三姊妹有了自立自强的人生底气。
图为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正在工作。重庆市检察院供图 依托未成年人保护的广阔平台,重庆检察机关编织了一张集犯罪惩治、帮教矫治、权益维护和犯罪预防于一体的严密守护网,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法治晴空。
“从一个人到一个团队,从一个品牌到一个制度体系,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的精彩历程,展现了重庆检察人司法为民的责任担当、呵护孩子的人文情怀、创新履职的专业精神和追求极致的进取精神。”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如是说。(完)
- 中秋国庆“相逢”与历法有关 3年后将再次上演“双节”同庆
- 海水“变”生物塑料 中国科研人员联合破解海水捕碳难题
- 云南迪庆:游客纷至沓来感受“诗和远方”
- 台风“麦德姆”肆虐广西沿海 各方合力恢复城市秩序
- 陶艺非遗体验、茶文化研学……这个假期“乡村游”火了
- 辅助驾驶≠自动驾驶!返程路上别陷入这些致命误区
- 体验再上新!各地“文旅大礼包”释放假日消费活力
- 文化观察:从展柜珍品到日常“潮玩” 非遗如何火出圈?
- 今天北京迎短暂升温 明起至10日降雨降温天气将来袭
- 藏在秦岭里的“诗与远方” 陕西留坝“微度假”持续升温
- 国庆期间乱涨价 广东连州一牛杂店被处以3500元罚款
- 图们江畔的生日礼赞:百岁志愿军老兵忆峥嵘岁月让人动容
-
从“中国游”到“中国购” 外国游客在中国都有哪些“心头好”
2015.12.16 -
台风预警:“麦德姆”今夜将在广西防城港至中越边界一带再次登陆
2015.12.16 -
“麦德姆”继续影响广西云南 南方多地高温持久北方秋凉加重
2015.12.16 -
多国举办庆中秋节活动 中外宾客齐聚一堂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