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
习近平
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
2024年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各民族血脉相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基。各民族共同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亲缘关系,逐渐形成血脉相融、骨肉相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元一体、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历史充分证明,中华民族是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各民族只有不断团结融合、自觉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各民族信念相同,是中华民族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内生动力。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秉持“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天下大同”的理念,把大一统看作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自秦统一中国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始终坚持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历史充分证明,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也必须由各民族共同维护、巩固和发展。
2025年9月23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乌鲁木齐亲切接见新疆各族各界代表,并同大家合影留念。 新华社记者 燕雁/摄 ——各民族文化相通,是中华民族铸就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文化基因。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兼收并蓄,逐渐超越地域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汇聚形成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吸引力的中华文化,形成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历史充分证明,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必须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不断增进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
——各民族经济相依,是中华民族构建统一经济体的强大力量。我国疆域辽阔,各地区资源禀赋各有特点,经济互补性强、依存度高。各民族始终保持互通有无、互利共赢的经济联系,有力增强了国家整体实力,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充分证明,各地区各民族只有不断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加强经济交流合作,才能更好推动国家经济繁荣、更好实现自身经济发展。
——各民族情感相亲,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坚强纽带。和谐共处、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始终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各民族亲密无间的兄弟情谊留下了许多历史佳话。特别是在抵御外侮、防止分裂、维护统一的进程中,各族人民空前团结、同仇敌忾,书写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历史充分证明,情感上相互亲近是形成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坚强纽带,各族人民都要倍加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人心基础。
总之,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所孕育的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永远是全体中华儿女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所系。在这片辽阔、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各族人民都有一个共同家园,就是中国;都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中华民族;都有一个共同名字,就是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9月27日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讲话的一部分。
- 上一页 全球“浪人”,为何都爱来这里?
- 下一页 这些习惯可能增加老年痴呆风险
- 中秋国庆“相逢”与历法有关 3年后将再次上演“双节”同庆
- 海水“变”生物塑料 中国科研人员联合破解海水捕碳难题
- 云南迪庆:游客纷至沓来感受“诗和远方”
- 台风“麦德姆”肆虐广西沿海 各方合力恢复城市秩序
- 陶艺非遗体验、茶文化研学……这个假期“乡村游”火了
- 辅助驾驶≠自动驾驶!返程路上别陷入这些致命误区
- 体验再上新!各地“文旅大礼包”释放假日消费活力
- 文化观察:从展柜珍品到日常“潮玩” 非遗如何火出圈?
- 今天北京迎短暂升温 明起至10日降雨降温天气将来袭
- 藏在秦岭里的“诗与远方” 陕西留坝“微度假”持续升温
- 国庆期间乱涨价 广东连州一牛杂店被处以3500元罚款
- 图们江畔的生日礼赞:百岁志愿军老兵忆峥嵘岁月让人动容
-
从“中国游”到“中国购” 外国游客在中国都有哪些“心头好”
2015.12.16 -
台风预警:“麦德姆”今夜将在广西防城港至中越边界一带再次登陆
2015.12.16 -
“麦德姆”继续影响广西云南 南方多地高温持久北方秋凉加重
2015.12.16 -
多国举办庆中秋节活动 中外宾客齐聚一堂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2015.12.16